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 > 新闻资讯 > 正文

盘点2022年健康中国行动:我市扎实推进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2022年,我市按照《健康中国重庆行动重点疾病和重点领域专项行动2022年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台账》,组织实施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取得较好成效。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影响社会和谐发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公众幸福感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一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共同参与工作方针,全面普及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2021年,我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44%,提前完成2022年行动目标。2022年,我们将聚焦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着力抓好五个方面,在全社会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导致的极端案事件明显下降。

一、推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2019年至2021年,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合川区和两江新区等11个区县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形成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经验。2022年,重点在全市推广实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规范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满足不同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要,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二、开展心理健康调研调查

2021年,我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44%;抑郁症患病率为11.84%;焦虑障碍患病率为2.3%;失眠现患率为2.42%。下一步我们将启动2022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主要指标调查工作,掌握我市居民心理素养水平,抑郁症、焦虑障碍、失眠患病率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展2022年重庆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调查项目,积极推动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落实落地。

三、充实心理服务队伍

常态化开展精防人员、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2022年将继续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基层人员培训,组织市级专家制作录制授课视频,提升基层人员的心理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开展市区两级卫生应急心理救援队员培训及演练,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培训及督导,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队伍的专业化、系统化建设。

四、加强科普宣教

市精神卫生项目办(市精卫中心)在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以“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为主题系列科普宣传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以科普视频、专访、互动答题游戏、团体活动、电影心理赏析、现场咨询、媒体宣传等形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共发布心理健康全周期科普视频40余个,发布科普文章10余篇,制作心理健康知识、抑郁症、心理创伤、老年痴呆科普宣传折页,直接发放5000余份;市精卫中心每月持续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教活动,2022年上半年共50场,覆盖85万余人。市委宣传部策划出版心理健康类相关图书15种,推动期刊及公众平台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刊发相关论文50余篇,发布网络推文40余篇;统筹整合全市各类宣传载体,利用商圈LED显示屏、城乡社区宣传栏、人行天桥、电子阅报屏、公交移动电视等,刊播发布心理健康知识等主题宣传片、宣传标语及海报等。市文明办持续优化和推广使用全国首家省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线上平台“甜甜虎心理乐园”,开展量表测试13万人次,在线辅导8600余人次,累计筛查心理问题案例1200余个,进行有效危机预警干预85件次,开展“甜甜虎慕课大赛”,征集并上线优秀课程作品300余个;针对传统心理咨询室消除“病耻感”乏力、咨询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创新推出了全国首创“沉浸式”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室——“甜甜屋”,目前已在渝北区两路派出所、巴南区龙洲湾中学、石柱县桥头镇等地试点建成。

五、全市推动同伴支持项目

寻找复元典范,激励精神障碍患者积极复元,早日回归社会。2022年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市卫健委联合市民政局、市残联发文,推动12个区县15个社区加入国家项目试点,并在全市铺开同伴支持项目,力争覆盖更多的精神障碍患者,帮助患者复元,回归社会。自2017年以来,已经累计有30余名患者回归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同时重庆日报、中国人口报、健康报和新华网陆续报道我市同伴支持项目。为进一步细化管理,夯实项目质量,于2022年开展工作人员积分量化管理,激励工作人员积极性,更好的推动项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