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 > 新闻资讯 > 正文

盘点2022年健康中国行动:我市扎实推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

2022年,我市按照《健康中国重庆行动重点疾病和重点领域专项行动2022年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台账》,扎实推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取得较好成效。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哮喘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疾病。2014年我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8.7%,总患病人数近300万人。重庆市是全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我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出发,建立重庆市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

一、完善和能力建设

为做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完善和能力的建设,重庆市于2021年底启用了重庆市慢病监测平台,目前全市各区县所有医疗机构均已使用平台进行慢阻肺、哮喘、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报病登记,实现慢阻肺患者病例报告工作全覆盖与信息在全市层面的互联互通。各区县积极推动慢阻肺患者家庭签约服务工作,其中长寿、石柱等区县以市慢病管理系统为平台,以县级医院+基层医院两级模式为依托,实施患者的双相转诊,能够对不同病程的慢阻肺患者健康实施管理。各区县结合自身情况,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如:部分区县已将慢阻肺、肺心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纳入医保慢病特病管理,保障了患者的就医需求,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大足区重点从调整脱贫人口签约对象、做实做细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依托医共体建设组建专科医生指导队伍下沉优质资源三个方面持续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南川区通过区呼吸质控中心加强区域内的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完善区内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相关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同时积极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防诊治体系与能力建设和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简称“PCCM规建”),提升当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和水平等。

二、宣传教育

各区县积极组织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指导和宣传。采取线上微信公众号和线下医师指导、大型咨询联谊、社区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传播慢阻肺的病因、早期症状、诊断方法、急性加重的原因和症状、防治措施等内容。对于高危人群与患者建议定期推送COPD防治信息。各社区设立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阻肺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同时针对社区居民,不仅普及慢阻肺防治健康教育知识,还提醒社区内40岁以上人群要每隔一段时间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筛查,及时避免各种危险因素对肺功能的损害(如戒烟、脱离或改善有毒有害环境),以及通过锻炼和营养等方式增强体质;社区服务中心还对有慢阻肺患者的家庭提供支持,与家庭成员一起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避免病情加重。

对医务人员主要采取集中式会议与点对点现场指导示范、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送上来”与区人民医院专家“沉下去”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慢阻肺基础知识、如何戒烟、如何促进有效排痰、生活行为宣教等慢阻肺防治知识及肺功能检测仪操作培训。

三、筛查与干预

全市至少16个区县对辖区内35-75岁部分居民进行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通过海报、新媒体、入户宣传等方式动员参与筛查的所有居民参加线上筛查,通过重庆市慢病监测平台获取二维码,根据问卷评分标准,筛选出慢阻肺高危人群,并对所有参与筛查的人群在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包括居民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表。截至2022年,全市筛查35-75岁人群近8万人,其中筛查出来的慢阻肺高危人群有1.6万余人。对于筛查出来的慢阻肺高危人群,定期为慢阻肺高危人群提供健康指导。鼓励有条件的慢阻肺高危人群改善工作或居住环境,避免再接触有毒有害的工作或生活环境。鼓励慢阻肺患者定期寻求肺功能检查,及时进行筛查与评估,建议每年慢阻肺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工作人员应每半年对慢阻肺高危人群进行随访,结合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提供健康指导。

四、慢阻肺患者全程健康管理

对于慢阻肺患者,鼓励患者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及时进行筛查与评估,建议每年慢阻肺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双向转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组织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建立起患者自我管理配合社区指导小组为主的网络模式。

五、慢阻肺监测与生存随访

重庆市2017年启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例报告工作,目前已实现全市全覆盖。

全市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慢阻肺患者的随访管理,对所有确诊的慢阻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和随访管理档案。对患者每半年随访1次。在管理过程中,对不能处理的急性情况,与区内二级医院实行双向转诊,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