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 > 新闻资讯 > 正文

盘点2022年健康中国行动:重庆市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成效显著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十三五”期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标准、监测评估与国民营养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体系,加强能力建设,贯彻大食物观理念,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落实“最严谨的标准”,助力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三年,完成1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2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豆豉行业国际标准专项跟踪评价调查,共完成调查报告6份。举办食品安全标准宣贯培训6场。不断制修订和清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目前现行有效14项,正在制定10项,正在修订8项。为支持乡村振兴,助推我市食品相关产业规范发展,向社会公开征集灵芝、天麻、铁皮石斛、山银花等药食两用物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建议。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通过升级备案系统、优化程序程序和缩短备案时间,提升备案率49%,每年备案数约900余项。每年办结食品安全标准相关政务信息和信函咨询50余件。助力食品相关企业发展更加优质高效、规范有序和科学严谨。

二是持续开展风险监测,强化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功能。

抓好监测工作,强化风险预警。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全国首批食品污染物监测网成员,从2000年开始承担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研究,从2010年开始开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初步构建了全市主要食品污染数据库,实现区县全覆盖,近五年完成样品检测1万余件,提交检测数据6万余条,涵盖居民日常消费的粮油、蔬果、蛋奶、肉禽、水产等大部分大宗消费食品。近几年,形成了生干面制品和方便面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油条中铝、鱼腥草中多元素等污染物的风险隐患报告,以及野生毒蘑菇、散装羊奶引起布鲁氏菌病等多份风险提示,有效发挥了监测评估的预警作用,也为政府风险管理、行业规范发展和守护公众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建监测体系,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几年来,我市卫生健康系统不断扩展相关监测项目,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城镇化过程中居民营养健康变迁评估及干预研究、食物成分监测等12项国家、市级监测项目,完成88317人次的人群监测和10710件的样品检测,逐步构建全市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监测体系,有效发挥了监测的技术支撑作用。

践行大食物观,加强风险预警和交流。积极组织开展全市多部门风险研判和部门会商,畅通多部门的风险预警和交流机制。

三是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抓实合理膳食行动。

多举措加强营养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落实《重庆市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健康中国重庆行动(2019-2030年)》文件要求,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完善营养工作制度,加强各级各类营养专业人才队伍和营养科研能力建设。开展全市营养组织管理体系和机构能力建设调研,有序推进营养人才队伍配备和能力提升。组建营养专家队伍和营养志愿者队伍,启动营养指导员培训,实现2030年前每万人口至少配备1名营养指导员的目标。

开展营养监测评估和营养知识宣教。启动新一轮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和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学龄前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食物成分监测工作。以“全民营养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活动为契机,通过专家访谈、知识讲座、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发科普视频、公益广告,在电视和网络媒体开设营养健康专栏节目,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关键问题,切实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素养。

打造营养健康场所试点示范。大力开展营养与健康学校、营养健康食堂和餐厅建设、餐饮食品营养信息标识推广。开展《重庆市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临床管理规范》研讨,引导临床营养科室规范发展。扎实推进重庆市区域营养创新平台和川•渝区域性营养创新平台建设任务落地,注重营养科研与成果应用转化,助推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发展。

启动创建国家主动健康示范城市。已获批国家主动健康示范项目基地,创建国家主动健康示范城市,力争实现四个转变:服务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服务对象从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体现健康的整个生命周期;服务提供者为整合健康、体育、养老和教育等多种服务的实体;服务内容由单一疾病诊疗转变为涵盖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健康维护的全健康服务链。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促进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评估与食品营养工作的改革创新,将食品安全相关工作深度融入健康中国建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强化底线思维,聚焦安全导向,突出重点,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服务政府食品安全管理、公众健康和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