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 > 新闻资讯 > 正文

盘点2022年健康中国行动:重庆市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022年,我市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建设健身场地设施,持续强化公共体育服务,不断推动健康中国重庆行动落地落实。努力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市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

截至目前,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平方米,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47.65%,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0.9%,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有声有色。

一、着力推进五大方面工作

(一)依法推进全民健身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重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开展条例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部队、进社区、进乡村行动,各级政府依法推进全民健身观念和各类群体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各级认真落实全民健身服务保障要求,全面开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全民健身事业有序推进。

(二)有序推进场地设施建设。一是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动大田湾体育场保护利用工程、两江新区龙兴足球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大力推进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建设。截止到2021年底,全市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519个,覆盖率达93.65%;乡镇健身广场工程411个,覆盖率达51.12%;社区健身点1400个,覆盖率达44.66%。三是推动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全市体育系统96个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

(三)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一是着力打造品牌赛事。市级举办了重庆国际马拉松赛、铁人三项赛、重庆·武隆国际户外公开赛等。二是指导区县培育特色赛事。实施《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行动计划》,指导各区县打造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特色品牌。如长寿湖铁人三项赛、重庆龙舟公开赛等。三是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每年举办重庆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各区县每年组织开展较大规模全民健身活动达1100余场次。四是推广居家健身活动。积极推动线上健身指导和网络健身比赛,每年全民健身月期间,举办线上健身互动挑战赛200余次,参与人次多达20余万。

(四)积极推进重点人群参与全民健身。一是重点强化青少年体育锻炼。全市普通高中认真落实体育必修课程开课要求,部分学校开设了体育选修课,并纳入学分考核。二是积极引导老年人强身健体。各级因地制宜、就地就近为老年人搭建健身平台,开展小型多样、趣味性强的各类健身活动。三是大力帮扶残疾人康复锻炼。针对足不出户的重度残疾人家庭,开展“送康复体育器材、送体育健身方法、送体育指导服务进家庭”活动。目前,我市有2万余户重度残疾人享受到居家康复锻炼。

(五)加强科学健身指导。一是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每年参加人数超3800人,培训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超4500人。截至目前,全市社体指导员累计达8.1万余人,每万人达25.2人。二是有效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平台、公众号等媒体加强宣传发动,传授健身知识,介绍健身方式,推荐健身处方。三是加强对全市57个市级体育协会的指导,引导体育协会、基层体育组织积极参与或承办全民健身活动。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工作法规制度体系。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体育强市实施意见》《重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有序推进体育“1+5+1”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加强赛事活动治理,不断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二)全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水平。指导区县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实现体育协会覆盖到街道镇乡,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村(社区)。更新一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健身广场等全民健身设施,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加快推动大田湾体育场保护和利用工程,建成市级全民健身综合体。按计划举办好第11届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市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指导区县举办社区运动会等特色赛事活动,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面,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

(三)全面夯实全民健身工作成效。以解决群众如何科学健身问题为导向,围绕体医融合、体质提升与运动干预等方面,加强科学健身普及宣传。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常态化、多元化体育指导服务。以“群众喜闻乐见、组织开展便捷、群众广泛参与”为出发点,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广泛开展群众健身活动。进一步加大人、财、物全民健身工作事业中的投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