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河长制五周年合作成效新闻发布会昨天(8日)在四川成都举行。五年来,川渝携手深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取得哪些明显成效?一起来看这份亮眼的“成绩单”。
据了解,为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川渝两地在全国首创设立跨省际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同时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签署 河湖长制 合作协议100余个,累计召开联席会议125次,开展联合巡河1200余次,解决问题6000余个。
川渝同属长江上游,81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将四川6个市和重庆12个区县紧紧相连。随着川渝河长制深入实施,琼江、铜钵河等跨界河流面貌焕然一新。
接下来,川渝两地将以共建跨界幸福河湖为抓手,依托联合河长制推进平台,实行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全链条闭环管理,全面推行“一河一策”联合编制、河流健康评价结果互认,合力创新“财政投入+社会资本+生态补偿”多元投入机制,河湖治理管护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
按照规划,到2027年,川渝将协作建成1条国家级跨界幸福河湖;到2035年,川渝跨界规模以上流经场镇的河流将总体建成幸福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