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重庆市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体系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阳介绍,为加强城市运行安全风险防控,持续筑牢城市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基础,重庆构建实施了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新模式,让城市安全运行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清单化管理让风险“看得见、管得住”
重庆作为超大城市,城市运行系统庞大复杂,风险隐患点多面广。
采用“一张图表”摸清风险底数,让隐患无所遁形。通过建立风险基础数据库,将风险点位划分为“红橙黄蓝绿”五级,精准标注位置、等级、责任单位等信息。目前,试点区县已归集地下管网1700余公里、桥隧设施384座,识别重大风险点1408个,形成“风险一张图”,实现“一点一档案、一险一管控”。
采用“一个平台”赋能智慧监管,让治理耳聪目明。接入了2000余个物联感知设备,实时监测桥隧、窨井盖等设施的运行状态。通过AI算法动态分析温度、人流、气象等69类风险因子,实现风险等级自动调整,预警信息实时派发。用“一套机制”推动协同共治,让责任落地有声。创新建立了由市、区两级城市运行安全办公室统筹,22个部门协同,属地街道、社区网格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
制定“一类一案”应急预案和“一点一策”处置标准,明确风险巡查频次、应急物资储备等要求。例如,针对老旧小区化粪池安全隐患,创新建立了区县“1+3+1”评估机制,即“1专家+3科室+1社区”,结合“临期黄灯、超期红灯”智能预警,2024年共完成了1.2万个高风险点位整改,让城市运行更加安全。
提升城市运行风险防控“治理体系”能力
试点以来,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成效显著,做到了问题处置效能大幅提升。风险隐患平均响应时间从以前的24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一般问题当天即可闭环解决。实现了数据治理能力跨越提升。累计分析风险数据达110万条,推动了风险评估从“凭经验”向“靠数据”的转变。形成了社会共治格局全面体系。
2024年,市民通过“渝快办”上报隐患线索共5.8万条,占全年问题总量的43%,真正实现了“人民城市人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