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城公安战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围绕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和商品质量这个最大的民生领域,精专把关、慧眼辨伪,用职业、专业、敬业全力守护市场秩序和民生安稳。
来自市公安局打假总队技术检验支队的民警童立强,就是这群人里的一员。2015年前,他随时在命案现场勘查线索;之后,他转战涉假案件勘验战场。童立强说,从前是“为死者言”,现在是“为生者安”。工作领域虽然从起“死”变成回“生”,但对公平正义的追寻,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捍卫,从来都未曾改变。
2010年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的童立强,加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现勘支队工作。当时的现勘工作命案居多,除了对现场的环境进行细致的勘查取证,民警还需要根据蛛丝马迹还原现场、刻画人物特征,为案件的侦办提供信息。尽管有难度,但因为专业对口,且当时的此类现勘工作流程已非常成熟,对于童立强来说应对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2015年,市公安局打假总队技术检验部门成立,童立强抽调加入,正式成为5人小组中的一员。虽然大家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现勘民警,但刚聚在一起的他们,就像新兵蛋子一样,对打假这个新领域的案件无所适从。
现勘对象不一样,勘查方法也不一样,连如何出现场都是一门新课程。“没有参照学习的标准,我们就是先吃螃蟹的人”,童立强举了个自己刚到打假参与的一起假冒伪劣罐装水案例。案子的前期处理非常顺利,现场车间、流水线的查封都非常清楚,但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问题会出现在一个数据上。“证据链里的重要一环,是我们需要对查封的水进行抽样检验,证明它不符合国家标准,但抽样的量需要多少才能成立?”童立强说,当时相关规定尚在完善中,也没有可以参照的相似案例。该如何破题?经过和市场监管、检察院等部门反复沟通,并联系了相关领域的专家问诊,最终明确了类似案件的抽检方法。
在刚开始的几年里,“跳进大海学游泳”的“本领恐慌”,一直困扰着童立强。除了下功夫学习理论知识,队里的案子,只要时间允许,童立强都会跟着去现场看看,一边干一边学,一边总结经验。无论是谁负责跟进的案子,他都会虚心请教同事们的先进做法,每周和其他同事坐下来一起交流经验,然后记录整理成册。近年来,由他牵头制定的涉假案件《全市涉假案件现场勘查规范》《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涉案物品查封扣押抽样送检工作指南》《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电子证据勘验操作指引》等填补了行业空白,使刑事技术在涉假案件移送起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捕风捉影的事业,远不止是热血”
谈及现在和以前工作的区别,童立强用了“鲜活”来形容,以前的工作更多的是面对一个生命的消失,而现在是守护群众的安危,责任更重了,却也多了一分“人间烟火”味。
“立强,你是专家,我买这个保健品你帮忙过过眼?”“小童,张阿姨最近在吃朋友推荐的神药,你帮她看看有没得用?”……自从到了打假总队,童立强成了“朋友圈”的红人,身边的朋友、长辈遇到拿不准的都要找他把把关。童立强说,他的工作不仅要现勘检验、鉴定涉假物品,日常的风险排查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而这也正好成了他获取线索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前不久,一个朋友就向童立强提起重庆某乡镇上有个高人,其配制的治疗风湿病的药相传为祖传神药,吃了之后立竿见影,自己准备去试试。又是自配神药、又是祖传秘方,已经有着丰富经验的童立强一听就警觉了起来。他非常清楚风湿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在临床医学上,目前只能通过调理患者身体来减少发病、缓解症状,尚无立竿见影的特效药。他立即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侦查工作,成功获取样本并进行检测,结果所谓的“神药”果然是加入了西药止痛成分,根本没有治愈疗效。未经正规医生诊治,长期服用该镇痛类药物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最终,该案嫌疑人落网,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了保障。
对于涉假案件的查处,从发现线索到实体取证,再到检验确证,童立强有个形象的比喻——“捕风捉影的事业”。触动你的可能是亲友的一句无心闲言,可能是一则电杆广告,可能是深夜加班中的一份风味外卖,合格的打假技术检验民警,就是要练就从中嗅到“假味”的能力。他坦言,从事这项工作,热血是必须的,但光有热血,还远远不够,更多的还要靠千锤百炼的实战打磨和术业专精的职业素养。“十年至今,我也才刚刚入行”,他谦虚地表示。
参加打假工作以来,童立强勘查重特大食品药品犯罪案件80余起,指导全市公安机关勘查涉假案件现场500余起。在2024年肉制品集中抽检摸排行动中统筹全市共抽检各类肉制品样品1016份,通过抽检摸排线索侦破案件16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6人,捣毁制售“黑窝点”22处。
“为生民立命,惟有聚流成海、汇光成矩”
当代公安打假领域,高科技赋能,多警种协同作战,早已是滚滚潮流,无可阻遏。作为全市公安打假战线的指导警种,打假总队除自身的打防业务,更肩负着指导全市公安食药侦警种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重大职责。
在工作中,童立强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对食品药品的快速检查技术,重要性日趋凸显,它能在短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快速识别非法添加物,对日常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重要支撑。公安打假是“为生民立命”的大事业,打假案件侦办,就是要和时间赛跑,一是防治犯罪分子销毁证据,二是尽可能减少这些有害的食药品对群众健康的损害。“以前办案单位如果发现了可疑的物品,送到总队检验出结果至少1天的时间,现在通过快检几分钟就能出结果,大大地提高了办案时效。”
为发挥好总队的指导职能,提升全市公安机关涉假案件的检验能力,助推基层民警职业成长,2024年以来,童立强立足警种专业化需求,创新举措,牵头制定了“自建、共建、总队+服务”等三类快检实验室建设模式,不仅构建区域中心快检实验室,还和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构建行刑衔接新机制,共建共享食药品快速检验实验室,并通过建立“总队+服务”模式,积极为办案单位提供现场勘查和食药品快检技术支持,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截至目前,童立强已统筹指导全市公安机关共建设39个食品药品快检实验室,共计抽检排查食药品样品6000余份,摸排案件线索130条,侦破食药品领域案件48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94人,切实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三起案件的技术导侦工作经验获公安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