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音响装上 “智慧大脑” 万州警方用科技给广场舞 “降分贝”

“咦——音响怎么突然就没声了?”近日,在高笋塘广场红光派出所治安岗亭前,技术人员将一块电路板和声音传感器“植入”汪大爷的音响,随后民警对设备进行试验,当逐渐调高音量到一定程度时,原本正常播放的音响突然“哑火”,几秒钟后,音乐声又重新流淌,如果不将音量调低,那音响就会不断“罢工”。这套控噪“神器”叫做“舞知音”,是万州区公安局红光派出所破解广场舞噪音难题的最新解法。

晚上6时30分,高笋塘广场的音乐声准时响起,各大舞团的“舞林高手”自发集结,在周边散步休闲的中老年市民也纷纷下场,跟着节奏舞动起来。另一旁,几支歌唱队的爱好者们也架起音响设备,深情开唱。让人诧异的是,虽然数个音响同时响起,却不再像以往那样震耳欲聋。

640.jpg

“现在声音柔和多了,至少各个舞队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赛音量’了。”正在广场一角散步的市民邓先生表示,他家就在广场附近,以前一到了广场舞时间段,家里面都觉得吵得很。如今,广场舞音量得到控制了,心情都要愉悦得多了。

而带来变化的关键就在音响里安装的这套“舞知音”广场舞噪音感知控制系统!这套控噪“神器”是红光派出所结合实际联合重庆三峡学院研发的,通过在音响设备上加装噪音感知控制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然后利用手机小程序对音响设定声音最高阈值,实现超分贝值自动“熔断”,5秒后重新启动,若音量不降至设定范围内,系统便循环往复进行“熔断”,以此达到对广场舞音量的限制。

据了解,该控噪“神器”于今年春节前投入试运行,目前已在高笋塘广场、和平广场、天仙湖广场等地安装了35套设备,并实现了辖区广场舞队监管全覆盖。

640 (1).jpg

同时,一组硬核数据也见证着这场治理改革的成效。自该设备投入运行以来,红光派出所辖区广场舞噪音扰民警情大幅下降,涉广场舞噪音投诉仅发生2起。

广场舞,一方是跳舞群众的健身需求,一方是周边居民的噪音困扰,一直以来双方总有一些的小矛盾。而要解决这些“小矛盾”,就需要社会治理“大智慧”。

“虽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噪音扰民达到一定程度可以作出处罚,但实际处置起来却有一定困难,警方往往只能劝说调解。而且这种被动式的处置还治标不治本,民警一离开,音量又上去了,接下来又是反复报警。”红光派出所民警王贤冬直言,曾经在广场舞噪音治理中形成了一套限时间、限场地、限音量的“公约”,可在实际操作中却仍然挡不住“劲歌热舞”的音浪冲击。而现在,随着该套设备的“上岗”,才真正有效破解了广场舞“限音量”的管理难题。

640 (2).jpg

“你瞧,安装了‘舞知音’的音响上都贴了一张监督卡,卡上标有设备编号、使用场地、团队名称及负责人等信息。自从有了这个‘神器’把控音量,我们的健身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还不打扰周边居民。”高笋塘广场上,一舞蹈队负责人刘大姐表示,对于广场舞爱好者来说,该设备的安装也并非限制,而是一种保障,以前音量大了又担心招人烦,现在不用担心扰民,跳得也更自在。

“这个‘神器’的确很有效!由于我们酒店的客源大部分来自网上,以往因为广场噪音问题长期被客人投诉,对生意也有很大影响。自从舞队的音响都安装了这套控噪设备后,生意都要好做一些了。”在高笋塘广场附近经营连锁酒店的熊先生的点赞,也印证着科技赋能基层治理,不仅让周边居民生活更舒心,也为商业经营创造了良好氛围。

640 (3).jpg

“这套设备不仅解决了广场舞噪音难题,更修复了社会关系。”红光派出所负责人表示,“舞知音”的成功运行,本质上是治理思维的革新,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用技术手段划定文明边界,以智慧管理替代生硬管制。科技温度融入基层治理,带来的不仅是分贝的下降,更是社会文明的跃升。这场由小小音响引发的变革,正为新时代城市治理提供着可复制的“智慧样本”。(图片来源:万州区公安局)

(  作者:胡家兴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