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2025年重庆市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体系新闻发布会。市消防救援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梅梅介绍相关情况。
近年来,全国多地因人员密集场所违规动火作业及建筑保温材料问题,引发重特大火灾事故,教训深刻。
今年3月,全市启动了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的专项整治。刘梅梅表示,自2025年3月起至2026年12月,市消防救援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应急管理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市场监管局等24个部门,联合开展人员密集场所违规动火作业及建筑保温材料专项整治行动。
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专项整治,范围覆盖医院、学校、养老院、幼儿园、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宾馆、饭店、商场、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民政、消防等24个部门将按照各自职责,分兵把口,协同联动。主要聚焦责任落实、审批管理、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管理、操作人员持证上岗问题、培训考试弄虚作假、施工作业时间和区域管理、监管执法等七个方面开展整治。
此外,积极引入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助力整治工作,推动焊机“加芯赋码”,在传统焊机等设备上加装智能芯片和专属二维码,实现“一机一芯一码”,持证操作人员通过“渝快办”或“动火审批”小程序注册认证、报备审批后,即可扫描二维码开机操作,推动电气焊作业由“以人管人”向“数字监管”转变,全面提升动火作业规范化水平。
建筑保温材料专项整治,范围包括高层民用建筑使用的外保温材料以及冷库、冰雪场馆等使用的内保温材料。经济信息、住房城乡建设、口岸物流、消防等20个部门将按照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并线推进。主要聚焦生产流通产品质量、质量评价失准失真、建设施工违规违章、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安全、冷库和室内冰雪场馆安全监管、溯源追责力度不够等六个方面开展整治。
重庆还将对高层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材料开展排查,依托“高楼消防码”实现“一楼一牌”标识化管理,市民可通过扫码了解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性能、防火要求等关键信息。鼓励企业运用二维码、电子标签等技术,完善产品溯源管理,实现生产、销售、使用全流程监管。
刘梅梅表示,目前各区县和相关部门已经全面开展整治工作。在此,呼吁广大市民和企业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在开展动火作业时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施工单位和持有操作证的施工人员。在建设冷库、冰雪场馆时选择不燃或者难燃的保温材料,不使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