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重庆推动整治“两客一危”车辆 为道路运输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

5月1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重庆市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体系新闻发布会。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任洪涛介绍了相关情况。

任洪涛表示,道路运输安全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班线客车、旅游包车和危化品运输车,如果发生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这三类车就是“两客一危”车辆,是防范化解重特大事故的主战场。

以一辆满载15吨汽油的罐车为例,其燃烧热值相当于160吨TNT,如果在人口密集区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消除事故重在预防,因此重庆全力构建运输全要素、全链条风险防控模式。

数字赋能全要素管理,让风险“看得见、防得住”

聚焦“人、车、路、管理、环境”全要素,以近10年高概率事故成因为基础,结合交通运输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形成“渝运安”应用风险评价全量库,帮助政府、企业自动感知风险、主动消除隐患。比如《重庆市道路运输驾驶员管理办法》规定,“企业每月应组织驾驶员进行3小时安全教育培训”,此项规定企业容易忽视,该指标纳入评价库后,应用自动监测到企业未按期上传培训佐证,将立即预警、提醒整改,拒不整改会持续扣分,达到高风险等级,管理部门就上门检查。

目前,全市“两客一危”2.5万辆车、3.8万从业人员、500余家企业已全覆盖,每月企业主动消除隐患达到2万个,整改时间从7天缩短至1天,隐患从线下人工抽查变为线上自动巡查,效能大幅上升。

多跨协同全链条监管,让危化品“透明流动”

针对车辆“进场、装载、运输、救援、卸载、评价”全链条,迭代升级“渝运安”电子运单,将传统运单“只管经营”拓展到“管安全生产”。进场前,企业在“渝快办”提交运输计划,系统自动比对交通、公安涉及人车资质与货物相容性等35项指标,比对不符合、运单自动作废。去年7月,某物流企业申报电子运单时,应用发现其申请的普货车辆不具备危货运输资质,当即驳回申请。目前,已累计拦截不合规运单超过2000次,有效从源头防范危化车混装食用油等问题。

下一步,重庆将加大运输全要素、全链条风险防控模式复制、推广力度,加快向重型货车、网约车拓展,力争2025年底风险防控覆盖人数从3.8万突破到9万,车辆数从2.5万突破到10万。同时推动“信用+”和“保险+”,对长期低风险企业给予保险费率下浮、绿色通道等激励,提升企业“想管安全”的意识和“管好安全”的能力,坚决当好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开路先锋。

(  作者:王铎翰 周凯航 陈卓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