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多跨协同+数字赋能 重庆持续优化规划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5月1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重庆市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体系新闻发布会。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鞠广介绍了相关情况。鞠广表示,重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持续优化规划不断提升重庆安全韧性水平。

夯实国土空间安全底座,撑起城市发展“保护网”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2664万亩耕地和206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统筹划定1.92万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底线;统筹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避免灾害风险源与建设空间重叠,全面锚固城镇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础。

加强多跨协同和数字赋能,构筑综合防灾减灾“护城河”

制定《重庆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将防灾减灾、生命线工程等相关专项规划纳入目录清单,协调行业部门在编制完善专项规划中落实安全韧性要求。构建危岩地灾、高楼消防、应急避难等12个数字化场景和小流域地灾、渝耕保、城市规划统筹等数字化应用,实现跨部门方案协同和信息共享,避免新建项目空间打架。将防灾减灾类、生命线工程类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统筹实施,明确用地范围和管控要求,对应急避难场所、消防设施等建设项目给予充分用地保障。

构建地害风险预警体系,打造韧性城市“防护盾”

重庆山地丘陵占市域面积的90%,地质条件脆弱叠加极端天气,地质灾害多发易发。重庆市坚持条抓和块统相结合,构建“党委政府领导、规划自然资源部门牵头、行业部门分兵把守、基层组织、全民参与”的危岩地灾联防联控新格局。形成了市级以小流域、区县级以微流域为单元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可根据气象、降雨、地质等多因素判定风险区和风险等级,切实织密地灾风险预警“一张网”。

对11994处风险隐患布设智能化监测设备5万余台,实现应监测、尽监测,全天候监控变形情况,实时传输变化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发出告警信息。联通应急广播6.2万余组,建成无人机机场10座,安装视频监控设备4298个,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2024年成功预警和处置地灾灾险情37起,869人在灾害发生前成功避险撤离。

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持续优化安全韧性空间布局,落地落细群众身边的各类防灾减灾设施,重庆还将强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深入开展风险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和1:10000精细化调查,实现地质灾害隐患早发现、早防范,让城市更安全,让群众更放心。

(  作者:王铎翰 周凯航 陈卓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