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民生福祉的“晴雨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重庆紧扣“全域全季消费潮”主题,通过政策撬动、市场驱动、多方联动,带动消费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全市消费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5%。今日聚焦,我们将围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场景,多维展现重庆是如何以消费提质扩容激活发展动能的。
“洞”见精彩!
重庆打造“防空洞+”消费新场景
五一假期已过,但在沙坪坝区“洞舰1号”景区,前来参观体验的游客们依旧络绎不绝。这座重庆唯一由真实防空洞改造而成的地下科幻主题景区,曾是经济效益低下的小型蘑菇种植基地。2021年,沙坪坝区国防动员办公室经过考察,决定将其提档升级、进行业态更新。
“洞舰1号”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拥有全国首创的超大模拟地心载人电梯和360度沉浸式环幕体验,通过AI科技交互、真人演绎等,打造出具有电影质感、自有IP的废墟科幻地下城主题景区。在此基础上,融入重庆防空洞历史和国防动员教育,将城市文化与创新经济巧妙结合,成为重庆都市旅游的又一潮玩新地标。“游玩这个项目还是蛮有意思的,可以了解重庆的历史,又可以体验先进的AI技术。”一位游客说。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地下共有防空洞1000多个,总使用面积有100多万平方米。对于这座城市而言,防空洞的改造不仅是空间的重塑,更是山城生活美学的延伸。重庆“地下之城”文商旅项目,在拥有18个大小防空洞、近4万平方米的地下防空洞群里,引进了老火锅、老茶馆、“背篓菜市”等极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消费场景。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
地下之城文商旅项目经理王紫琳表示,他们将打造更多具有生活气息的项目。目前,防空洞读书馆、相亲会、咖啡厅、酒吧等业态,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对于重庆人来说,防空洞是既亲切又特别的存在。抗战时期,防空洞是守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和平年代,防空洞伴随着城市发展“进化”出了多种形态。在重庆,防空洞可以是博物馆,可以是美食城,还可以是富有潮范的演艺新空间……穿行于防空洞之间,人们体验到的不仅是山城的8D魔幻,更是一座超大城市向空间借灵感、向存量要未来的智慧。2024年,重庆15个“山城洞天”项目游客量超400万人次,整体营业收入超6000万元。今年五一,重庆城市防空洞项目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整体营业收入超300万元。不仅仅是防空洞,重庆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推出了一批“江崖街洞天”特色消费新场景,消费潜能持续被激发。在这个过程中,特色主题活动,也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热力源”。
特色主题活动 点燃消费热情
这几天,2025中国(重庆)国际消费节在江北区持续举行,系列消费新载体、新项目、新产品集中亮相, 数十场首发首秀首展活动也同步推出,激发市民消费热情。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商品种类很丰富,优惠力度也很大,性价比很高。
在潼南,区商务委组织重点商贸企业,通过商品促销、投放消费券、现场抽奖等方式,推出百万元优惠消费促进活动 ;在沙坪坝,西部汽摩公园与佛罗伦萨小镇两大文旅地标同时发力,卡丁车赛事与意式时尚潮流碰撞,以"速度+时尚"点燃假日经济。
市商务委消费促进处副处长张颖峰透露,针对五一消费特点,全市开展商文旅体展联动促销,举办各类促销活动400余场,让游客和市民乐购重庆优品、乐赏重庆美景、乐品重庆美食、乐享重庆展演,切实把旅游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今年以来,重庆各地促消费活动频频“上新”。我们仅以4月的最后一周为例:4月25日,2025爱尚涪陵消费季、“‘爱尚万州’赏春消费季”双双启幕;4月28日,“2025 重庆 6·18 电商节暨第七届双品网购节 ”启动;4月30日,2025第二届重庆低空飞行消费周开幕;同一天,2025年荣昌卤鹅非遗美食消费季、2025渝北焕新消费季、2025九龙坡“欢乐+”焕新消费季 启动……目的就是通过覆盖全域、贯穿全季的促消费活动,惠民利企,提振消费市场。今年二季度,重庆还将组织开展超500场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活力。当然,无论是新消费场景的打造,还是特色主题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完善的政策部署。
“以旧换新” 拉动240亿消费热潮
拿以旧换新来说,2024年4月底,重庆迅速响应国家号召,印发《重庆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5月印发《“爱尚重庆”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8月在全国率先推出落地政策措施。截至今年4月27日,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申报财政补贴资金超35.57亿元,补贴汽车、家电等大宗耐用消费品290万台/套,直接带动销售额240亿元,惠及超百万消费者。
市财政局产业处干部王聪表示,坚持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市级公共预算”的资金保障机制,组织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坚持并完善日监测、周调度、月汇报的政策监测体系,持续加大资金统筹力度,不断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以旧换新是缩影。近年来,重庆陆续印发《关于培育发展“巴渝新消费”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加快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等;2025年1月,出台《重庆市推动经济持续向上向好若干政策举措》,摆在首位的就是“激发消费活力”;4月,印发《2025年重庆市扩消费“六大工程”实施方案》,重磅加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目标是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商业增加值增速6%以上、高于全市GDP增速。
政府、市场两手发力,供给、需求两端施策,在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宋瑛看来,重庆消费要“再上一层楼”,应从三方面激发新动能。一是做强“网红经济+场景打造+商文旅融合”的联动效应,依托“卤鹅哥”等现象级案例,鼓励各区挖掘本地特色美食、非遗文化与生活方式资源,打造可传播、可打卡的消费新热点,推动流量变现与品牌沉淀;二是做优“节庆+商圈+夜间经济”的融合机制,联动核心商圈与城市消费节、夜市灯光秀、文旅展会等节庆IP、夜间经济IP,拓展沉浸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形成节日促销与常态消费相结合的增长机制;三是做精“地方特色+数字赋能+低空场景”融合升级路径,充分发挥重庆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先发优势,将“网红经济”与“低空消费”深度联动,推动科技体验型消费从概念导向走向市场引领。
重庆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规模、活跃的商业氛围、较高的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在2024年中国城市消费“万亿俱乐部”排行榜上,重庆位居第二。最近,各地陆续公布今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重庆以2831.83亿元的成绩,首次登顶“消费第一城”。今年1季度,重庆中心城区社零总额合计2091亿元,拉动全市增长2.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50.1%,为近年来最高水平。我们期待着,这座城市能继续深化场景创新、政策赋能,不断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品质,扩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交出更高分的消费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