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探访关坝镇雷峰垭家庭农场

犹绍华的种梨之路

日前,第二批全国50个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公布,关坝镇雷峰垭家庭农场成功入选,是重庆市入选的两家家庭农场之一。

近日,记者走进雷峰垭生态农业家庭农场,探访负责人犹绍华的种梨秘诀。

高空俯瞰雷峰垭生态农业家庭农场,果树顺山势种植。摄影:王泸州

因地制宜机械助力

“我刚开始种的时候,是自己拿着锄头,在荒山开垦出一片果园。”1994年,犹绍华从瓮子塘煤矿辞职后,拿出全部积蓄,率先发展家庭农场,成为关坝镇大面积种植果树第一人。他于2000年成立雷峰垭生态农业家庭农场,主要从事梨子种植和销售业务。

雷峰垭生态农业家庭农场位于关坝镇兴隆村,353亩土地全部是流转的闲置土地。这些地属于丘陵山地,开垦不易,也不适宜机械化操作。犹绍华因地制宜,对流转土地进行整治改造,实现每行梯土宽度至少达到3米、树间距为2.6米,利用山间水洼地建立3口山坪塘,蓄水3000立方米,保障了夏季干旱期的果林用水。他还在农场里修建了一条长达1500米的作业生产便道,以及4000米观赏便道,便于游客观光采摘及农产品运输。

在不断完善农场基础设施的同时,犹绍华制定果园年度管护计划,定期对梨树进行修枝、树干涂白,授粉、疏果、套袋、施肥等,以保证产量、果形、口感等达到最好。而且,他还借助植保无人机等农用机械,进行规模种植。

“以前梨树喷洒防虫药剂,需要人力背喷雾器喷洒。353亩地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效果也不好。”犹绍华介绍,现在引进了机械设备,让原本需要30人耗时2天才能喷完的果园,变成只需要2人1天就能喷完,节省药剂40%左右,降低成本3万余元,省时省力,提升了作业效率。

游客采摘雪梨。来源:万盛日报

生态种植守护佳果

犹绍华的种梨之路并不容易。“当时我已经准备在农场里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了,还买了桃子、李子等果苗。”回忆起因种植果树品种过多,管理跟不上,被砍了近一半果树的农场时,他脸上露出一丝苦涩。2002年,他开始全面学习梨树种植技术,常年奔波在四川苍溪、龙泉驿和重庆铜梁等地,找专家,学技术。经过两年的努力,最终确定农场栽种“苍溪雪梨”“园黄”“六月梨”等品种,从7月中旬到10月初产品不断档,梨产品丰富多样,从微含果酸风味到纯甜口味,从入口即化到清脆可口均有,满足各类人群的喜好,成功摆脱了农场的经营困局。

果树成活了,如何让其结出高品质的水果成为犹绍华的又一难题。

犹绍华说,兴隆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1%,通过学习了解到,种出高品质的水果,土壤有机质含量必须达到5%。

于是,犹绍华开始到处收集猪粪、羊粪做实验。在农技人员的指导和成百上千次实验后,犹绍华通过在农家肥里添加益生菌的方法,改良土壤,优化了果树品质。

同时,农场还实行绿色防控,加装粘虫板,并安置20台生物杀虫灯,开展生物防治。实施地膜覆草等新技术,促进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分解和转化,提高产量和质量。

“每年,我们都会通过播撒绿肥种子,保护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犹绍华说,农场坚持种地和养地相结合及绿色无公害种植,通过滴灌系统,以水肥的形式对果树进行精准快速补充养分。水溶性肥吸收快、浪费少、节省劳力,更能够快速提升品质,达到稳产增收的目的。

犹绍华调试新的雪梨膏制作设备。来源:万盛日报

产业融合带农致富

为了延伸雪梨的产业链,犹绍华在雷峰垭生态农业家庭农场里建立了雪梨膏生产厂房,实现产品深加工,在万盛经开区梨产业中起到了“领头雁”作用。

雷峰垭生态农业家庭农场投资30万元修建了150平方米生产厂房,投入27万元购进臭氧气泡清洗机、单桶压榨机、灌装机、旋盖机、超声波玻璃瓶清洗机、烘干灭菌一体机等机器设备。经过摸索研究,实现了梨的深加工,生产雪梨膏,有效解决了鲜梨上市期短、量多价低难题。

该农场还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大势,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道路,引入“互联网+”农业经营理念,为适应新时代农业电商发展的大趋势,注册“雪梨”商标,开展猜谜语、削梨比赛、吃梨比赛、套圈、果树上摘红包等农旅融合活动,接待游客2000人次以上,活动累计销售雪梨4万斤、雪梨膏200件、收入22万元。

在电商销售方面,该农场与万盛电商服务中心、微万盛等电商平台开展紧密合作,与重庆邮政等合作,开展网上销售,在重庆主城范围实现了“晚上梨子在树上、次日梨子在手上”,走在了万盛水果产业发展前列。2019年,雷峰垭生态农业家庭农场雪梨产量20万斤,生产雪梨膏3000斤,年收入11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通过为乡亲们和远道而来的农民讲解传授果树日常管护、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不仅带动周边80余户农户增产致富,也为山区家庭农场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  作者:刘倩 王泸州    作者单位: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王怡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