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 > 正文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渝北铜锣山:从废弃矿山到高颜值生态公园的蜕变

“渝北区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废弃矿山变金山银山”,近日入选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案例名单。下面一起走进铜锣山矿山公园,来看废弃矿坑如何变“重庆小九寨”。

走进铜锣山矿山公园,大大小小的矿坑如同散落在群山峻岭间的一串串珠玉。因石灰岩资源丰富,过去这里曾是碎石开采矿区,大规模的露天采矿造成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生态退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让铜锣山重焕生机,渝北区决定关闭矿区企业,同时投入1.5 亿元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渝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事务中心主任任杰:“按照‘山上生态保育、山腰生态修复、山下合理利用’的方式,统筹开展系统修复,累计种植了40余万株树木,消除了54处边坡隐患,使这些废弃矿山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截至目前,矿区已完成生态修复240余公顷,新增耕地、林地等农用地200余公顷,山体森林覆盖率达80%,治理后的矿坑水体达到Ⅲ类水标准以上。依托这一独特的生态资源,当地规划建设铜锣山矿山公园,41处矿坑遗迹景观被绝壁环绕,引得游客争相参观游览。

游客:“修复打造过后,这个公园变得非常好看,树木也比较茂盛,水的颜色也非常好看,我们都经常在这里来耍。”

人气换财气。“满血复活”的铜锣山,吸纳了周边200余人就业和创业,人均增收约2万元。

当地居民余良明:“给我们周边群众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比如说我也是在矿山公园打工,收入也比较稳定。”

重庆临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航:“下一步将加大投资,把这里升级为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让铜锣山既有绿水青山‘颜值’,又有金山银山‘价值’。”

(  作者: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畅 贺应桃 特约记者 郑颖聪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