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废弃矿山变金山银山”,近日入选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案例名单。下面一起走进铜锣山矿山公园,来看废弃矿坑如何变“重庆小九寨”。
走进铜锣山矿山公园,大大小小的矿坑如同散落在群山峻岭间的一串串珠玉。因石灰岩资源丰富,过去这里曾是碎石开采矿区,大规模的露天采矿造成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生态退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让铜锣山重焕生机,渝北区决定关闭矿区企业,同时投入1.5 亿元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渝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事务中心主任任杰:“按照‘山上生态保育、山腰生态修复、山下合理利用’的方式,统筹开展系统修复,累计种植了40余万株树木,消除了54处边坡隐患,使这些废弃矿山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截至目前,矿区已完成生态修复240余公顷,新增耕地、林地等农用地200余公顷,山体森林覆盖率达80%,治理后的矿坑水体达到Ⅲ类水标准以上。依托这一独特的生态资源,当地规划建设铜锣山矿山公园,41处矿坑遗迹景观被绝壁环绕,引得游客争相参观游览。
游客:“修复打造过后,这个公园变得非常好看,树木也比较茂盛,水的颜色也非常好看,我们都经常在这里来耍。”
人气换财气。“满血复活”的铜锣山,吸纳了周边200余人就业和创业,人均增收约2万元。
当地居民余良明:“给我们周边群众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比如说我也是在矿山公园打工,收入也比较稳定。”
重庆临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航:“下一步将加大投资,把这里升级为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让铜锣山既有绿水青山‘颜值’,又有金山银山‘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