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柱县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特色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县光伏装机容量已达3.1485万千瓦,在建项目3.4万千瓦,预计年底年发电量将突破58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万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走进石柱县三星乡五斗村,农户屋顶上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以前这些屋顶除了遮风挡雨,基本没什么用处,现在装上光伏板,阳光也能变成钱。”村民牟小军笑着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按照现行政策,每块光伏板年租金28元,她家安装了100块,一年就能增收2800元,相当于多种了两亩地的收入。
像牟小军这样的受益农户在石柱县已有500余户。据统计,全县累计安装屋顶光伏板44882块,年均可为村民带来125万元的稳定收益,真正实现了“晒着太阳把钱赚”。
目前,全县33个乡镇(街道)已实现光伏产业全覆盖,其中,石柱县沿溪镇最具代表。在该镇875亩的光伏基地,成千上万块光伏板整齐排列,宛如一片蓝色海洋。该基地总投资达1亿元,预计年发电量2500万千瓦时,年均贡献税收180万元,并通过土地流转每年为当地村民增收23万元。
“光伏产业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就业。”沿溪镇镇长谭辉健介绍,项目建设和运维过程中,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目前已累计提供临时就业岗位近100个。此外,光伏板的清洁维护、场地管理等长期岗位,也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石柱县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人民医院等24家单位率先建成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达2800千瓦。“过去我们是纯粹的用能单位,现在通过光伏发电,部分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石柱县机关事务中心副主任秦静波介绍,这些安装在机关屋顶、停车场顶棚的光伏板,年发电量可达210万千瓦时,相当于1000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年减少碳排放2000吨。
在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的双重机遇下,石柱县正将阳光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的精彩篇章。据介绍,接下来,石柱县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结合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全力推进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快速聚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