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区县融媒 > 正文

《巴蜀石窟全集》广安站数据采集工作开启

随着川渝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深化,《巴蜀石窟全集》编纂工作持续、有效推进。日前,川渝两地文保机构联合开启了四川广安站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

暴风截图2025428-1046834656.jpg

冲相寺及摩崖造像。(记者:李东 摄)

据了解,《巴蜀石窟全集》是对巴蜀石窟首次开展的以影像记录为主的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和研究,旨在发现、抢救、保存和刊布巴蜀石窟学术影像资料。是我国首部系统性呈现川渝地区石窟艺术的大型图录。冲相寺及摩崖造像是《巴蜀石窟全集》进入广安野外数据采集的首站,文保人员正利用无人机与高精度测绘、拍摄设备对此处石窟造像进行精确的数据采集、收录。

暴风截图2025428-1046849031.jpg

文保人员正在进行数据采集、收录。(记者:李东 摄)

“冲相寺及摩崖造像是广安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川渝地区隋唐中小型石窟寺典型代表,除寺庙建筑外,它包含隋唐摩造像53处、261身,隋唐至民国历代碑刻题记95幅,对研究西南地区佛教传播、川东北渠江流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区域行政建制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广安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陈杰杰说。

暴风截图2025428-1046876453.jpg

冲相寺及摩崖造像。(记者:李东 摄)

据介绍,巴蜀地区现有石窟寺及摩崖造像28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类型的46%,居全国第一,是我国石窟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造像大多为中小型石窟,保护管理条件较差,大多裸露于乡村山野,长年遭受风雨浸蚀,影响其长久保存。《巴蜀石窟全集》的编纂工作,旨在系统地抢救性收集、整理这些巴蜀石窟影像资料。

暴风截图2025428-1046894937.jpg

文保人员正在进行数据采集、收录。(记者:李东 摄)

“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图像信息采集,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最终通过石刻文字保护技术、数字化信息采集和智慧化展示,达到永续保护、传承、利用的目的。”四川省广安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陈杰杰告诉记者。

“我们将在完成冲相寺的拍摄任务之后,前往岳池、武胜、邻水这些文物造像点,比如说邻水的上房子、大佛寺等造像进行实地拍摄。”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员李小强说。

暴风截图2025428-1046865937.jpg

文保人员正在进行数据采集、收录。(记者:李东 摄)

据了解,2023年至今,《巴蜀石窟全集》已完成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南充市等14地280余处石窟6000余龛造像的拍摄工作。通过这些资料的调查、收集与编撰,将形成四十余册的专业图录,计划将于2027年出版。

(  作者:李东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