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婆婆拨打630热线,哭诉自己曾把两万元现金存进银行,如今却不翼而飞,这让她难过无比。事情是否真像她所说的那样,记者前去采访。
73岁的蔺婆婆住在北碚区,至今仍不时给别人修脚,补贴家用。她的老伴长期卧病在床,有两个儿子。她向记者提供了一本存折和一张存款回执单。回执单显示,2023年11月22日,她在银行办理了一笔定期存款业务,存期是3年,本金是两万元。她说,当时存的是现金。
回执单上的“本金”一词,让蔺婆婆认为当初存的是现金。存折显示,同一天,的确有一笔两万元的定期存款。银行工作人员否认这笔钱是现金,并向记者解释了这笔钱款的来源:2023年11月22日,蔺婆婆到银行里,把账户里原有的两万元钱活期存款,存了一个三年的定期。办理业务时,银行除了在存折上,打印了这笔定期业务之外,同样给了蔺婆婆一张存款回执单,作为存款凭据。因此,回执单上显示的两万本金的三年定期业务,和存折上这笔两万本金的三年定期业务,是同一笔业务。但蔺婆婆则把这张存款回执单,当成了一张独立的存单,坚称自己除了在存折上办理了一个两万元定期业务之外,还额外抱着2万元现金,来办理过一笔定期,所以才会拿到了这一张写有“本金”的单据。蔺婆婆认定,自己当天一共存了4万元。在过去的半年里,蔺婆婆多次就此事与银行交涉,她甚至还报过警。银行工作人员曾经反复解释,陪同蔺婆婆来的赵婆婆已经听明白了,但蔺婆婆还是坚持己见。
记者联系上了蔺婆婆的两个儿子,他们都未曾到银行当面了解情况,同样搞不清状况。
赵婆婆和记者又反复向蔺婆婆解释此事。经过一番沟通,蔺婆婆的想法发生了一些转变。
待蔺婆婆情绪平复后,银行工作人员驾车,把两位婆婆送回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