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经朋友介绍,杨先生到一家网约车公司应聘司机,对方承诺:没有押金、没有车辆使用费、不看单量、不看流水,每天跑车8-10个小时,每个月就能拿到8700元的底薪。杨先生心动了,随后与网约车公司签了合同,然而,到了发工资的日子,杨先生看到工资单,顿时懵了。
杨先生说,4月上旬,他经朋友介绍,加了一个网约车公司的员工。对方在微信上介绍说,公司正在招聘网约车司机:公司出车,不收押金,租金,版版费,不考证,不看单量、不看流量,纯给平台开车,每天时间8-10小时,就能拿到每月8700元的底薪。
杨先生说,从4月10号开始,他每天早上六点过就出车,每天出车的时长都在8小时以上,都符合招聘人员微信聊天记录上的要求。然而,没想到的是,到了发工资的时候,杨先生4月份的收入只有900多元。对此,公司方面解释说,杨先生第一个月跑车,由于不足月,不参与跑车时长考核,杨先生每天要按照150元向公司缴纳车辆使用费,扣除车辆使用费之后,杨先生只剩900多元。
网约车公司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招聘人员的微信聊天记录,确实有些夸张或者不准确的表述,但是这只是引流的话术,目前,他们已经要求招聘人员停止发送类似的招聘信息。另外,网约车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就算按照考核标准,杨先生也没有达标,因为公司所说的每天8-10个小时,并非是出车在线时长,而是有效服务时长。
杨先生说,网约车公司没有提前说清楚在线时长和服务时长的区别,误导了自己。对此,网约车公司的工作人员当着杨先生的面,拿出了杨先生签订的网约车服务协议,其中对于服务时长确实有明确定义,而且合同上也清楚标明了合作方式及费用结算模式。看到合同之后,杨先生顿时傻了眼。
630法律服务团的律师提醒,杨先生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在合同上签字,按手印之后就表明,认可并同意合同中的内容,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这样不看合同就签字的行为,其实是对自己权益的不负责,而且后期一旦出现分起纠纷,很难维权。通过这件事,杨先生也是教训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