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各级党组织扛牢政治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在学习教育中,各地组织干部下基层、访民情,切实回应群众关切。江津区蔡家镇驻村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石佛村山区群众秋收粮食运输难题,蔡家镇党委随即将该问题列入整改清单。在各方努力下,石佛村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利用集体资金,购置了2台农业无人机,免费为20余户困难群众提供收割吊运服务。
江津区蔡家镇石佛村村民程治书:“几个小时就给我收回来了,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助。”
江津区蔡家镇党委副书记彭波:“以驻村组为单位下沉基层,摸排群众实际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定期召开推进会,以实干行动,推动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金秋时节,秋粮进入集中收获期。潼南区桂林街道东风社区门前的坝子,这段时间变身成了暖心的“共享晒粮场”。过去,大家为了抢秋收赶农时,有的只能在路上占道晒粮,现在有了这个公共晒场,一下就解决了晒粮难题。
当地居民邓义琼:“我的谷子有1000多斤,这两天太阳大,我们在这个城里面来晒,很方便。”
潼南区桂林街道东风社区党委书记张藿:“社区场所既是办公地,更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为晒粮群众提供便利,把学习教育成效落到便民实处。”
对老旧小区来说,“停车难”是困扰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在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杨九路,这处边角地曾长期被乱停放车辆占据。面对居民的反映,当地迅速响应,仅用一个半月时间,便将这片脏乱差的闲置空地,改造成为临时停车场,提供48个惠民停车位。
驾驶员李先生:“现在感觉非常非常好,又干净又整洁,随时来都有车位停,价格也不贵。”
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市政处副主任李长英:“因地制宜建成小微停车场29个,新增泊位2684个,缓解了群众的停车难,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
通过学习教育,各地各部门既解决民生小事,也建章立制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綦江区通惠街道就通过建立8个“网格驿站”,形成“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让居民“有地方说事、有规则议事、有资源办事”,辖区信访量因此同比下降15.38%。
綦江区通惠街道新街子社区党委副书记杜贞怀:“深化网格议事模式,让网格驿站成为综合服务阵地,真正实现自己的事自己议,大家的事商量办。”
綦江区通惠街道新街子社区居民王永强:“通过坐在一起的议事协商方式,把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反馈协商,让我们的意见也得到了重视,我觉得非常满意。”
(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