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陈先生在去年11月,购买了一台深蓝G318增程式SUV。前不久,陈先生发现,自己错过了一笔14000多元的购车补贴。陈先生认为,这笔车补,他错过得有些“冤枉”。
陈先生在去年的车展上,看中了深蓝的这款SUV。当时,陈先生和销售人员的沟通非常愉快,很快就成交,并在去年11月提了新车。
陈先生口中的“补贴”,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厂补、店补和地补。其中,厂补和店补共计18000元,销售人员已经帮陈先生办妥,钱款也已经打到了陈先生账上。所谓的“地补”,则是重庆市政府发放的地方性购车补贴。按照去年的政策,陈先生以旧换新,购买这辆G318,可以申领14000多元的“地补”。陈先生告诉记者,当时,销售人员张店长表示,所有补贴都包在他身上。
今年2月13号,陈先生的妻子发现,“地补”迟迟没到账,便在交付群里询问缘由。销售张店长回复说,政府补贴都是自己提报,交付人员在交车时应该说过这事。陈先生夫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压根就没人帮他们申领过“地补”。
陈先生夫妇表示,他们一直以为,所有补贴都是销售人员包办,所以才没有动作,坐等“地补”到账。如今,申领地补的时效已过,陈先生夫妇补交资料,也被系统驳回。陈先生夫妻俩说,销售人员未说明地补的具体申领方,也没有在提车时提醒他们自己去申领,所以应该为此承担一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