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区县融媒 > 正文

大足石刻妙高山摩崖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进展顺利

7月4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足石刻妙高山摩崖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文保单位将在宽35米、高23米的崖壁上进行作业,对影响石刻造像长久保存的诸多病害进行治理,工程实施面积达2400平方米。

DJI_0882.00_04_43_31.Still006.jpg

大足石刻妙高山摩崖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现场。(记者:李东 摄)

大足石刻妙高山摩崖造像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位于季家镇曙光村二组的妙高山山崖上,在巨大的崖壁上,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龛比例匀称、雕刻精美的石刻造像,妙高山摩崖造像是大足石刻乃至巴蜀地区中小型石窟群中的杰出代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宗教和艺术价值。然而,受长期自然营力的影响,当前石刻造像及其赋存的岩体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尤其是在卸荷、构造裂隙的相互切割作用下,部分岩体稳定性差,这不仅威胁着文物的安全,也给游客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隐患。

DJI_0882.00_00_55_21.Still001.jpg

大足石刻妙高山摩崖造像。(记者:李东 摄)

“比如说这个2号危岩体,是妙高山精品造像,但是它后面有一条裂隙发育,造成这个岩体的稳定性出现了问题,急需解决,如果稳定出现问题,会造成妙高山摩崖造像非常大的损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王旭刚介绍说。

DJI_0882.00_03_41_32.Still004.jpg

大足石刻妙高山摩崖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现场。(记者:李东 摄)

此外,崖顶的面流水和各龛窟窟内的裂隙渗水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水害加速了文物的风化;另一方面,其携带的泥质形成污染物,也会对石刻造像造成损害。因此,此次保护工程将重点围绕危岩体治理和水害治理来开展工作。

DJI_0882.00_03_15_14.Still003.jpg

大足石刻妙高山摩崖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现场。(记者:李东 摄)

据了解,自2023年8月工程启动以来,已相继启动实施了裂隙和危岩体治理、洞窟顶部地表水治理以及截排水沟等,洞窟顶板岩体治理、本体保护及工程专项监测等内容正有序推进中,预计整个工程将于明年6月竣工,届时妙高山摩崖造像将以更加良好的状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  作者:李东 陈柯男 宾振宇   作者单位:大足区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