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第1眼调查】国标新规禁用“零添加”后市场情况如何?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食品标签标示要求进行全面优化升级。其中特别规定,不允许预包装食品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新国标出台后,市场情况如何?来看第1眼TV记者的走访。

记者打探商超发现,目前市面上声称“零添加”的产品主要针对食品中的防腐剂、糖类、甜味剂、色素、香精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及氢化植物油等,涉及调味品、饮料等多个产品。其中,调味品较多,各品类产品对“零添加”的使用并不统一,多数产品只摘取自己没有添加的成分进行标注与宣传。虽然新国标是从2027年3月16日才正式实施,设置了两年过渡期,但重庆部分商超已经采取应对措施。

除了明确禁止使用“零添加”等用语,此次公布的新标准也要求强制标示食品中的致敏物质信息,并且强制标示内容在原来基础上应增加饱和脂肪(酸)和糖两项,同时增加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等,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记者注意到,新国标发布后,不少市民也变得更加注重商品标识信息,购物时,会更有意识地阅读食品标签。

那么,为何会叫停“零添加”等用语的标注?此次政策出台有何意义?专家表示,“零添加”等属于模糊表述,例如,“不添加蔗糖”但含果葡糖浆,实际上,含糖量并未减少。新国标将商品标签明确化,防止商家玩文字游戏“钻空子”,保障了标签信息的真实透明,帮助消费者减少因虚假营销支付溢价,或选择低质产品的风险。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