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局,聚焦民生,这里是《今日关注》。按照《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禁止在河道内“弃置、倾倒矿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废弃物”。可是在黔江区城南街道,一条天然小河却被相关单位倾倒的建筑渣土截断。当地村民多次向社区、街道以及相关部门反映,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今日关注》,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被侵占的河道,究竟该谁管?
在黔江区城南街道南沟社区,有一条小河与社区同名,河流全长3.6公里。平时南沟河水量不多,但上游有五条支流汇入,每到雨季南沟河都会水满沟渠,是当地的一条行洪通道。可今年初,河道一侧开始修建加油站,大量建筑渣土堆积在河道边的斜坡上,并最终将南沟河截断,而建设方的补救措施则仅仅是在渣土下方安装了一根涵管。
黔江区城南街道南沟社区居民:“现在的涵管直径最多只有1米2,上面建筑渣土一压,涵管中间就变形了,没起作用,这点水还是得行,只要稍微一下雨,一个小时,这上面就要淹。”
村民们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今年六月的一场大雨,就导致这里河水淤积,附近庄稼也因此被淹。
黔江区城南街道南沟社区居民:“涨水就涨得高,在这根管子的基础上,还要上去一两米,那边那个玉米都淹完了。”
建筑渣土堵塞河道,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附近村民多次找到建设方,但对方表示他们在这里倾倒建筑垃圾是有手续的。
加油站建设方负责人:“我们也不敢乱倒,我把弃土那个证给你看。”
记者:“是城管局盖章的那个吗?”
加油站建设方负责人:“对对对,就是那个。”
记者:“但是那个文件上面并没有划定位置在哪里。”
加油站建设方负责人:“标得清清楚楚,红线以外自然放坡。”
记者查询得知,所谓“自然放坡”实际上是边坡施工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保证边坡土体的稳定性。按照这位负责人的说法,他们的边坡建设采用的是自然放坡,所以建筑渣土就可以堆放在建设红线之外。但不管是黔江区城市管理局发放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证”,还是现场公布的“施工平面图”,记者都没有在其中看到“允许施工方把建筑渣土堆放到自然河道内”的内容。
黔江区城管执法大队工作人员:“水利局给我们城管局出了一个书面的证明,南沟河不属于河道,可以安涵管,我们才没有去追究这个问题的,我们也知道河道是不能填的,这个我们明白。”
在南沟河的岸边明明就立着一块河长公示牌,怎么这里连河道都不是了呢?对此,黔江区水利局表示,城管部门提到的证明,实际上是一份他们出具的情况说明。主要是说明:南沟河没有纳入《黔江区河道管理名录》。但同时,他们也要求加油站建设方要做好相关安全措施,保障行洪。
黔江区水利局工作人员:“最开始我就说了的,你建设方这个设计没有经过论证,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没有纳入区级河道名录里面来,所以说我们管不了,他也没报审查来,仅仅就是埋了一根涵管,它过水不足。”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未纳入区级河道管理名录的河流,由河长和属地政府进行管理,乡镇街道也拥有执法权。而根据《重庆市河长制条例》,河长应及时巡查责任河流,劝阻涉河违法违规行为。那么,南沟河的各级河长是否尽到了管理监督职责呢?
记者:“侵占河道这件事你们是知道的?”
黔江区城南街道南沟社区河道负责人张霞:“对头,我们去现场看的时候,我们就提出来,叫他们进行整改。”
记者:“怎么整改呢?”
黔江区城南街道南沟社区河道负责人张霞:“怎么整改我们社区就没提出来,我们就和街道办事处这边反映的。”
水利部门认为有问题,社区也把情况进行了上报。那么整改工作为何迟迟没有动静呢?
黔江区城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南沟河街道河长兰华练:“规范和不规范,有些话我就不好谈,只要能保证正常的行洪能力,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南沟河的行洪能力有没有问题,其实根据村民之前提供的洪水视频,就已经显而易见。但这位街道负责人看完视频后,却给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答案。
黔江区城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南沟河街道河长兰华练:“这个泄洪能力是否足够,只有水利才能认定,一句话,不是区级河流就不管,我拿你水利局来做什么。”
在这次采访中,记者真实体会到了村民们反映此事所遭遇的诸多困难,距离上次洪水淤积河道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可相关部门不仅没有加以重视,反而还在你推我、我推你。在南沟河长公示牌上标明的工作目标是:“实现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的河道生态环境”,但现在连第一个目标都难以保障。我们也希望当地相关部门能积极作为,别让南沟变成“难”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