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绿水青山踏歌行 十年禁渔看长江丨从“捕鱼人”到“护渔人”的身份转变

近日,“绿水青山踏歌行 十年禁渔看长江”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暨重庆站采访团来到涪陵区。在长江涪陵段的渔政码头,渔政巡护人员谢兵正在江边巡查,为市民及游客宣讲长江禁捕的相关政策。

43b7bf3bb0c73ebceb54d1f20c29c1a.jpg

渔政巡护人员谢兵正在宣讲长江禁捕的相关政策。 罗希睿 摄

谢兵是土生土长的涪陵石沱镇人,在2019年之前,他守着长江靠捕鱼为生已有19个年头。2019年国家号召长江渔民退捕上岸,谢兵带头积极响应,为长江石沱段44艘渔船、99位渔民退捕作出了表率。

2021年6月,涪陵区组建长江禁渔渔政协助巡护队,谢兵和几个老伙计一起报考,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招用,从一名捕鱼人变成了专职护渔员,并被推举为队长兼石沱片区执勤站负责人,和全区5个护渔执勤站、40名护渔队员一道,肩负着全区13条河流、岸线总长600多公里禁捕水域的巡护工作。

从“捕鱼人”到“护渔人”,谢兵感受到了守护长江母亲河的荣耀,更体会到了做好护渔工作的艰辛和责任。护渔两年半来,他紧紧围绕做好“宣传员、劝导员、情报员、监督员”的职责要求,快速完成由“捕鱼人”向“护渔人”的身份蜕变。

“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禁渔法规,我直接参加赶场下乡宣传活动50多次、张贴散发标语海报2000多张、现场教育劝导违规人员3000多人次,有效提高了责任片区公众对禁渔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谢兵介绍,他们日常巡护基本做到全天候待命出击、全覆盖禁渔巡护,就算遇到风霜雨雪、炎炎烈日、深更半夜、节假日、星期天,随时视举报和AI预警如命令,日均水陆巡查达到40多公里。

fceea2fea47cbd310914c637c688b96.jpg

渔政巡护人员谢兵正在进行水上巡逻。 罗希睿 摄

谢兵说,从捕鱼人变护渔人,他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护鱼队组建初期,在水陆交通工具尚未配备到位的情况下,谢兵自愿将价值十多万元的自用船无偿提供给护渔队使用,并带动其他队员筹资十多万元,购置一辆皮卡车用于禁鱼巡护。

在禁渔巡护工作中,他多次受到恐吓威胁,仍然坚持严密组织禁渔巡护,成功协助执法机关突破多起执法难点。比如,去年5月1日,在长江支流犁香溪水域,他和队友排查、布控、蹲守40多小时,成功突破长期困扰执法人员的重大难点;6月3日夜间蹲守5个多小时,在长江下中坝水域查获非法捕捞案2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年半来,谢兵直接负责的石沱巡护执勤站,协助执法机关查获非法捕捞案件94起、涉案110人,没收违规渔具1823件、救护放生水生生物356公斤,有效震慑了非法捕捞行为,为长江“十年禁渔”作出了贡献。

谢兵所在的护渔队在“2022年度长江流域渔政协助巡护优秀队伍”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他本人也荣获“2021年度长江流域禁捕水域渔政协助巡护优秀队员”一等奖,受到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的表彰和奖励。

(  作者:罗希睿  )

(  责任编辑:余韬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