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两江新区抢抓机遇,加快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涌现一批有辨识度的产业成果。
这套由两江新区一家企业出品的项目,开创了“文博展陈+MR电影”的先河。
去博物馆怎么逛?是听讲解,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还是看介绍,想象它历经的千百年变迁?想象的虚拟和眼前的现实,或许并不割裂,戴上这副眼镜,你就可以进入过去和现在重合的世界。
戴上眼镜,记者眼前看到的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距今三千多年的金面具,天空环绕的是三足金乌,而以古蜀国历史为蓝本创作的电影剧情,一边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一边带着记者游览。
自2022年4月,这一项目在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已让超过十万的观众亲身体验了这一虚拟现实场景,并成功入选《2023年度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名单。
“在传统MR眼镜SLAM空间定位技术的基础上,我们预测游客行为,用自己的算法进行多次优化,无论游客怎么走都能确保他看到最佳画面,这一技术在业内也属于首创。”连偶(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企宣部主管周玲玉说。
前不久,国内首个采用自主研发技术与原创剧本的LBE大空间数字化演艺项目,也在两江新区开启。观众佩戴头显设备后,可化身与自己等比的虚拟形象,遨游南宋的大足石刻世界,亲身体验石刻匠人的生活。
瑜璟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体验新空间《无面之神》制片人喻小珊告诉记者,该设备增加了LBE大空间的技术基础,能实现漫步式的体验。现实行走一步,虚拟空间也会无延时渲染,让观众可以在超过500平的文物实景中,通过故事场景感受大足石刻创作的过程。
一位观众觉得很新奇:“第一次用科技视角看大足石刻,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吧”。
据介绍,近年来两江新区积极培育数字文化新业态,吸引了国内知名新媒体、融媒体、智媒体机构、实验室入驻,数字文化全产业链条加快构建。截至2023年,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入驻企业413家,全年营收133.9亿元,全国、全市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示范单位保有量居全市第一。
重庆两江新区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顺伟表示,接下来将围绕数字内容、文化创意、视频直播、游戏动漫等细分产业领域,持续深化“1361”企业服务体系,搭建孵化器、加速器等多层次产业载体,助力数字文化企业做优做大做强。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陈瑾昱 王雄伟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