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目标狠抓落实,今年以来,全市各区县以埋头苦干、争先进位的精气神,心无旁骛谋发展、抓项目、强创新的执行力,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今天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大区大县有作为》,报道各地一年来的发展成效。首先来看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今年以来,当地瞄准科技人才创业需求,探索建立了四支专业陪跑队伍,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今年,高新区主攻智能生产线解决方案的企业远创光电,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30人的团队,实现产值近2000万元,比去年翻了两番,客户源源不断,市场也从重庆扩展到全国。而就在几年前,面对偌大的办公室,企业创始人李志远一度愁容满面。
“非常难,感觉到有时候真的是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一个很大的办公室里面,就只有我一个人,既没钱,也没市场,也没人。”重庆远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志远说。
就在创业面临困境的时候,高新区的孵化器管理人向他伸出了援手。一方面牵线搭桥,找到市场合作对象以持股孵化的方式提供3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另一方面为他争取到高新区的20万元种子基金,进行公益参股。
重庆育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肖春荣介绍,他们投资的种子资金到位之后,两个月时间不到,他们就给李志远对接了社会资本,当时就筹了500万的资金。作为陪跑人,他们除了在企业刚创始的时候,有一个助跑的作用,更多的时候,他们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帮助其对接不同的资源,并长期跟踪服务。
像孵化器管理人这样,高新区今年总共建立了四支专业陪跑队伍,规模近200人。当地还创立陪跑人才“积分制”评价认定体系,出台服务补贴政策,持续激发陪跑队伍活力。一系列工作机制的创新,带动创业人才团队增加到1678个,促成转化科技成果265项。
重庆高新区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咏表示,他们面向科技人才创业需求,一体打造技术经理人、投资经理人、孵化器管理人、职业经理人4支专业陪跑队伍,有效牵引创业资源精准配置,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从小切口破题、沿大纵深发力。今年以来,科学城高新区不仅建立创业陪跑队伍,还搭建孵化平台、构建了从种子基金到“先投后股”,从“天使基金”到“科企梯度贷”的全链条科技金融“资金池”,逐步探索形成了“政府搭台引导、陪跑人才牵引服务、市场分工运作”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今年1-10月,高新区新增在孵企业571家、总量达1660家,较去年底增长52.4%。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2933、491家,较2020年同比增长279%、152%。2024年前三季度,高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超30亿元,连续4年实现翻番。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晓媛 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