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余杨:世界以痛吻我 我却报之以歌

石柱县马武镇有一位特别的残疾人。他任村民小组长,尽心尽力服务群众受称赞;他创建社会化服务公司,组织留守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他当选村干部后,足迹遍布各个院落。他就是该镇石流村党支部副书记余杨。

余杨在电脑上录入工作资料.jpg

身处逆境 左手残疾心态积极

“这些青菜苗长得不错,大家要趁这段时间天气好,抓紧移栽下去。”11月1日,40岁的余杨用右手熟练地拔起一株粗壮的青菜苗查看,并叮嘱群众抓紧移栽。

2013年4月,时年29岁的余杨在外务工维修机械设备时,不慎砸伤左手手掌,五根手指全被砸掉,手臂肌肉多处拉伤,住院两个多月,最终落下残疾。

余杨(右)在检查公路硬化工作.jpg

“左手虽然残疾了,但精神上不能残疾,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必须把日子过好。”回到老家后,高中毕业的余杨没有意志消沉,积极寻找出路。同年7月,村“两委”推选他为回龙组组长。彼时,脱贫攻坚工作刚拉开帷幕。

“抬头看大山,低头见石头”是回龙组生产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担任组长后,余杨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新建公路10余公里、整修河堤100余米,修建饮水池3口。

余杨(右)入户宣传森林防火工作.jpg

村民家的灯不亮了,余杨上门检查;水管破了,他第一时间维修;季节性缺水时,他用自己的面包车免费送水;老年人上街购物不方便,他免费接送;特殊困难群众生病,他及时送医治疗……

一件件“小事”,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真是个热心人,为我们做了不少好事、实事。”谈及余杨,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组建公司 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清晨,一辆面包车停靠在路边等候。村民上车后,面包车驶向青菜苗基地。到达后,村民马不停蹄起苗、移栽,大家有说有笑,忙得不亦乐乎。

为充分利用农闲劳动力,解决留守群众“有人无活干”的现实情况,2017年,余杨注册成立石柱县积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平时在走访时发现,部分村民由于年龄大、没技术、信息滞后、无交通工具,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因此,我决定成立一个劳务公司,解决大家无活可干、无车出行的难题。”余杨说。

余杨(中)与镇政府干部在查看青菜苗长势.jpg

几年来,公司组织村民为全镇有需求的辣椒、青菜头、烤烟种植大户等提供耕田、种植、管理、收割等社会化服务,年管护面积达1000余亩,解决了20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有效推动产业发展。

“农忙时我们就在家里干活,农闲时就去余杨的公司务工,他负责每天接送我们,很方便。”从公司成立之初便在此务工的村民黄作成、黄治清说。

伤残后,余杨吃了不少苦,但他却越挫越勇,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全组勤劳致富的风气浓厚。

再挑重担 实干助推乡村振兴

“干活的时候一定要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大家不要把安全当儿戏。”近日,余杨来到回龙组危岩整治现场,向现场监管人员反复叮嘱做好安全生产。

乡村振兴工作如火如荼,石流村党支部空缺一名副书记。余杨任组长多年,群众基础扎实,村“两委”推荐他为副书记人选。

今年3月,石流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余杨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乡亲们的期盼就是我的使命,我一定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不负众望。”当选后,余杨向党支部和村民作出承诺。

余杨(左五)召开院坝会调解群众纠纷.jpg

今年夏季,回龙组部分村民出现季节性缺水情况。余杨和党支部书记罗大勇等人,顶着高温寻找水源,将源源不断的山泉引进村民家里,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两位村民因土地问题引发纠纷,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余杨等村组干部运用“贵和工作法”促使双方妥善化解矛盾、握手言和。

如今,村民相处更和谐、乡风更文明,辣椒、水稻、黄精等产业欣欣向荣,村组院落干净整洁、环境优美……一路走来,余杨秉承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助力该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用青春和汗水换来村民“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生活。

(  作者:隆太良 编辑 冉沙  )

(  责任编辑:陈卓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