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城市的进阶之路,就是让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的生活,变得更舒心、更方便、更美好。重庆是中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又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运行系统庞大复杂。如何实现高效能治理?考验着一座城市的基层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治理水平。重庆“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把“抓党建 带全局”充分体现到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破题之道。“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勾勒城市新图景,绘就满满幸福感。《重庆第1眼》专栏“城势向上”,今日,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生活中的新滋味。

三餐四季,是生活的底色。如何为老人解决吃饭问题?重庆的老年助餐试点工作,探索了多元解决方案。这是江北区打造的一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示范项目,用政府财政补贴和引入专业企业合作等方式,保证了前期的建设和后期的运营。让开在“家门口”的社区食堂,举步可达、发展可持续。

截至目前,重庆已建成老年食堂及助餐点1733个,有效破解了老年人“做饭难”、“就餐贵”的难题。而随之也产生的新问题,包括:规范管理、品质监管、成本运营等这些更为细致、长效的治理,被重庆纳入“八张问题清单”,探索“可推广”的新机制。老年食堂,就是其中之一。

“八张问题清单”、“八张报表”和“五项机制”,是重庆创新提出的党建统领“885”工作体系。其中,“八张报表”涵盖党建、经济、平安、改革、创新、生态、文化、民生8个方面的指标体系,“五项机制”囊括了群众口碑评价、争先创优赛马比拼等重要评价体系,直接对各级班子“提要求”,对治理中的难题:对标对表、精准破题。

一些常见的麻烦事,正在逐渐改变。比如,办手续不再四处跑,“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实现零跑路;看病不用重复检查,“医检互认”改革省钱省心;“小蜗居”装下“大梦想”,公租房“租转售”改革,让更多人在城市里找到“归巢”……党建统领之下,“民生清单”中的小切口成为改革的突破口,绘就超大城市中的民生画卷。
“885”工作体系,还在迭代升级,它自上而下,层层放大党建统领优势,同时自下而上,引导共建共治的合力,推动整体智治。“141”就是重庆基层智治的关键密码:第1个“1”是“指挥中心”,也就是:分布于各区县、各镇街的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由镇街党工委书记担任指挥长。“4”指构建: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四板块”。第2个“1”指“基层网格”,重庆已在村、社区设置网格6.2万个,在基层留下“带不走”的实战能力。这样的整体构架,如臂使指,不断为基层治理减负赋能,不断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整体水平。

如何让外卖小哥能够快速进出小区,同时也保证小区的封闭式管理,一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在巴南区,外卖小哥们只需扫码,就能进出。相关信息被录入一个名为“小哥来了”的平台,可查询、可追溯,管理的严谨,换来了进出的轻松,生动演绎着山城人民的“松弛感”。对于刚工作的新手外卖小哥,还可以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的“暖新驿站”,歇脚、乘凉、吃饭,感受友好城市氛围。而“小哥”们也主动担任起“流动网格员”的职责,发挥“走街串巷”的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这些都是“渝邻汇数智社区”平台的一部分,通过数字化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提质公共服务、创新治理模式、提升公共安全,让宜居生活可感可触。

围绕“大综合一体化”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重庆快速迭代“141”基层智治体系,党建统领的牵引作用,从市域一级向着镇街、小区、网格不断延伸,高品质生活共建共治共享。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与城市,实现“双向奔赴”。

重庆作为超大城市,人口高度聚集、要素结构复杂、流量多样汇聚,是市域现代化发展的典型样本。全面探索党建统领整体智治的城市治理新范式,全会给出了明确的“施工图”,包括:提升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的体系能力,打造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赋能的数字基座;创新“大综合一体化”体制机制等等……这些提升和创新,也是一场全域数字化的转型,而党建统领,是一贯到底的那条主线,纲举则目张。

百姓身边无小事,群众所愿即城市所向。重庆搭建的“民呼我为”平台,智能研判诉求办理层级与权责,实时跟踪进展、闭环处置、多跨协同。

高效能治理的背后,离不开数字化应用与党建统领的智治体系融通融合。各种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正在成为城市管理的日常。在高新区科学大道地下10米深的地方,有着西南地区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地下综合管廊”,里面布满数字化的管线网络,它们像人体神经一样密集复杂。在重庆8.24万平方公里地下,各类管线超过23万公里。“数字孪生”技术,为地下管网装上了“智慧大脑”。

目前,重庆中心城区的管线已全部实现“数字孪生”。它们如同桥梁,让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连接、同步和智能化,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必修课之一。提高现代化的治理能力,正在不断激发创造力。在885和141体系之下,各级党员干部不断提升适应现代化治理的能力,为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做足准备。

重庆以党建统领数字化改革,驱动治理方式变革,通过覆盖市、区县、镇街的三级治理中心统筹防汛抗旱,通过大数据算法自动调配交通流量,通过线上小程序实现小区居民“一键报修”“一键缴费”……在重庆,城市生活的未来图景,正在越来越清晰。

重庆全面形成党委统筹、多方联动、法治护航、基层赋能的城市工作格局,将绘就怎样的城市新图景?在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赵德看来,重庆的探索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立体化空间治理的“韧性升级”。二是数智赋能的“全域协同治理”。三是人文与生态的“双重价值共生”。从“管理效益最大化”优化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两江新区、科学城等创新引擎空间,进一步优化管理关系,打造“平急两用”生命线系统。在山地滑坡高发区布设5G+北斗监测网络,实现风险秒级预警。依托红岩精神、工业遗产打造沉浸式文化场景,形成“巴渝文创IP链”,深化“数智+”体制创新,“城市大脑”打通消防、地质、交通实时数据,极大提升了全域治理能力。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渝快办”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功能互补、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服务模式。重庆用“绣花功夫”让治理既有技术精度,更有文化温度。

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重庆的创新之举有如两江之水,静静流淌在城市的肌理中。完善党建统领城市治理体系,就是走好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之路。一项项改革终将凝聚成一幅幅民生图景,让生活向新,让城市向上,让未来可期。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霜 袁媛 邓静 李艺 雷羽 李波 陈力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