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胄作为冷兵器时代将士的防护性兵器,作用类似现代防弹服,能有效保护将士、增强战斗力。随着时代变迁,甲胄已退出历史舞台,制作工匠也渐被淡忘。而当代甲胄传承人温陈华,却让这一传统文化重回大众视野,还走进了百姓喜爱的电视剧中。

缘起少年时 甲胄梦初萌
1974年,温陈华出生于四川内江威远县的普通工人家庭。谁也未曾想,这个婴儿日后会与古老甲胄结下不解之缘,用双手为冰冷金属注入历史温度。
童年的温陈华与同龄孩子不同,当别人沉迷《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英雄侠义时,他独对书中人物的甲胄、战袍与战马情有独钟。那些繁复的甲片纹路、灵动的兽首吞肩、垂落的披膊流苏,在他眼中藏着无穷奥秘。
他不满足于看,更执着于画——课本空白处、家里墙壁上,满是他涂画的甲胄图案,密密麻麻直至无空隙。为此,小学班主任曾请家长,所幸母亲默默支持这份爱好,让他对甲胄的痴迷如种子扎根心底。
初中毕业后,温陈华报考四川省内燃机厂本部的技校,旁人眼中枯燥的打铁、钣金课程,在他看来藏着与甲胄对话的密码。他学得格外认真,铁锤与铁块碰撞的火花,似映照着未来甲片成型的模样,为日后制甲打下工艺基础。
技校毕业,他放弃稳定工作,开夏利跑出租,将赚来的钱全花在甲胄研究的书籍、图纸和材料上。父母见他执着,1995年送他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当兵。在军营里,他接触电脑后刻苦钻研,学会五笔打字、网上查资料、用绘图软件勾勒甲胄图样,这些技能成了日后研究的重要工具。
1998年复员后,他被分配到内江市轻工业安装公司这一“铁饭碗”单位,却仅上班几个月就买断工龄辞职,决心全心钻研甲胄。父母无奈,安排他去新疆表妹的服装厂上班。
未曾想,服装厂经历成了甲胄之路的基石。一年多里,他阅读海量甲胄文献,奔赴各地描摹石刻、墓葬雕塑与石窟壁画中的甲胄形象,还学会裁剪技术,理解了甲胄与人体的贴合之道。
也是这时,他清晰触摸到痴迷甲胄的本质:“无论是军事、文化还是历史角度,甲胄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民族服饰技术史的旁证,更是延续古代军事文化的血脉。”他后来坦言:“每个人的出生都有使命,我的使命是让古代甲胄重回现代人视野。上技校、进部队、去服装厂,都是命运铺就的路,让我一步步靠近目标。”

三年磨一甲 初心映铁光
2008年,温陈华带着妻儿回到石柱,与小姨子合伙开了家电脑店。守店时,他白天接待顾客,夜晚便在网上论坛与同好探讨甲胄细节,查阅资料,悄悄筹备复原人生第一套甲胄——宋代“兽面吞头亮银鱼鳞铠”。
石柱冬夜寒冷,电脑店后间的灯却常亮至深夜。温陈华独自与金属为伴,甲胄制作无捷径可走:每片甲片需亲手捶打塑形、精准打孔,再用绳索逐片串联。铁锤力度、甲片弧度、孔洞位置,稍有偏差便影响整体结构。他常一坐十几个小时,手指磨出厚茧,胳膊酸痛难耐,却从未动摇。
这份执着曾让家庭生隙。妻子冉春华起初不解:2008年县城电脑生意正火,好好经营日子会红火。可他满脑子都是铁片,我皮包在店被偷他都没察觉,我们大吵一架。更辛苦的是小姨子,合伙店铺几乎靠她独撑,温陈华心系甲胄,年幼的儿子也需照料。但冉春华最终选择支持:“他认定了这条路,我只能陪他走。”
历时三年,当最后一片甲片固定到位,温陈华虽虚脱却难掩激动。这套纯手工甲胄分铠甲与范阳帽,铠甲含披膊、肩吞等部件,内衬坚韧皮革,外层覆银亮金属片,重约25公斤。穿戴时需先穿吊腿,再依次穿戴披膊、肩吞,内套厚棉衣缓冲,上身宛如威风凛凛的宋代武士。
为感谢小姨子,他们将这套心血之作相赠,如今仍在其家中陈列,见证那段艰难却闪光的岁月。
甲胄完工后,温陈华的故事经报道引发全国关注,受邀做客江苏卫视《非常了得》,获“中华制甲第一人”称号。影视圈纷纷抛来橄榄枝:他的团队参与电影《满江红》盔甲制作,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500多套盔甲皆出自其手。这些甲胄在荧幕绽放光彩,让观众透过金属光泽,触摸到历史的厚重质感。

薪火传千年 匠心筑根基
随着对甲胄研究的深入,温陈华痛感许多高超制作技艺已断代失传,文献描述与实物存在巨大鸿沟。他毅然关掉电脑店,将全部精力投入甲胄复原研究与制作。
此后,他化身“追艺”行者,四处寻访老工匠拜师学艺,攻克了缝纫、铸造、锻铁、钣金、锤蹀等与甲胄相关的多项技艺。手上的伤痕见证着技艺的精进,他复原的甲胄不仅外观贴合历史,在结构、重量、穿戴方式上也力求还原古人智慧。
这份坚守让他的事业步入正轨,现在公司拥有100多项注册专利,3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常年提供百余个就业岗位,年产盔甲2000余套。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从默默无闻到行业标杆,他用初心与毅力,让甲胄制作从“冷门手艺”变成承载就业与文化传播的产业。
在温陈华看来,甲胄复原的意义远超“复制老物件”。他曾说:“弄清甲片弯度、铆钉打法、花纹寓意,是为历史增添具体细节。这些细节像钉子,把历史牢牢钉在那里,让想歪曲历史者无从下手——甲胄的轻重、声响、穿戴方式都清清楚楚,其真实性无可否认。”
更重要的是,甲胄是连接古今的纽带。他抚摸着一件唐甲说到:“甲胄上的锤印连着老祖宗的工艺,花纹藏着他们的信仰与思想,样式变迁可见社会发展轨迹。摸着这些甲胄,能知道我们的根之所在,明白‘我们是谁’。”
从童年涂鸦甲胄的懵懂少年,到带领团队复原历史服饰的传承人,温陈华用一生坚守,让沉睡的甲胄文化重焕生机。那些蒙尘的金属在他手中获新生,既是影视剧中的“历史见证者”,更是书写中华文明的笔,继续描摹着中华服饰文明的不朽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