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重庆热度跻身“全国前十”两江四岸 创新场景迎客

今天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早在节前,大家从火车票抢票的热度,已经提前感受到了今年“五一”的火爆。“12306崩了”一度冲上话题“热搜榜”。 根据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年“五一”旅游趋势洞察报告》,今年“五一”假期旅行热度,或达近三年的峰值。在这份整合了旅游订单数据的报告中,重庆再度跻身“十大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之列。流量的活力,浸润消费市场,让这个“五一”被寄予厚望。

就在节前,重庆正式启动常态化“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展演,不仅点亮了夜空,也点燃了两江四岸新的热度。当传统流量的“热”,遇上创新场景的“新”,将迸发怎样的火花?今日聚焦,我们由此展开。

在两江四岸的光影中,5000架无人机组成大型无人机群组,在夜空中以星河列阵之势,与城市的烟火共舞。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12个篇章的光影叙事,展现着城市的脉络。熟悉重庆的人,能辨认出天空中的重庆小面,能看出哪吒踩滑板飞跃过的是朝天门大桥,还能从“口吞轨道”开始,对文旅IP细数家珍。而无论熟悉还是不熟悉重庆的人,都能欣赏到许多创新画面,如:8D魔幻立体交通、索道上跳芭蕾等。通过立体的空中诗画,读懂这座8D立体城市,又多了新的维度。这也是新重庆向世界发出的璀璨邀请。

一次体验只是“尝鲜”的流量,长久吸引力,则源自创新带来的“粘度”。在“宠粉”举措上,重庆一直创新不断,无人机展演也属其中之一。从创作之初,考虑的就是创新视角的沉浸体验。“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导演安丽佳介绍说,团队主要是强调游客和观众的视角,追求让大家感觉很有共鸣感的喜闻乐见的,然后特别去强调城市的幸福感和烟火气。

重庆将把两江四岸的“无人机灯光秀”,打造为这座城市的“顶流”文旅IP。这样的融合式创新,也是城市流量之争中突破“千城一面”的新范式。

用无人机点亮夜空,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种突破。从技术来看,操控数千架无人机群组,需要强大的通信保障和算力支持。在山水环绕之中,仅精准定位就是一次技术攻关。而常态化的展演,还牵涉到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需要突破的难点,呈量级增加。不要小看了这些突破,这意味着,热度也会随之递增。启动常态化展演,也是应了“民之所呼”,延长热度的长尾效应,形成规模化。最生动的例子就是,重庆以两江四岸为舞台上演的无人机灯光秀,收获的大波热度,正在两江四岸逐渐落地成看得见的流量和摸得着的场景。

半城烟水半城山,一城灯火若星河。蛇年春晚上的“重庆7分钟”,堪称惊艳。主舞台位于两江交汇处的南岸,对面是朝天门。这一带,自古就是山城夜景的观景地,古巴渝“字水霄灯”的盛景,化为了眼前更为绚烂的漫天光影。无人机组成的空中画卷,勾勒出独具辨识度的重庆元素,让人印象深刻。

许多网友把这次春晚,类比2023年除夕夜那场惊艳两江的“光影无人机焰火表演”。人们怀着对未来的热望和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仰望天空。由此,低空场景为山水之城打开了全新的视角。两江四岸的烟火气与新场景相遇,不断生发出新的动能。在观景地南岸, 从去年开始融合打造“南滨 C 湾”,如今已经初具雏形。这里具有重庆最具代表性的滨江景观,素有“重庆外滩”的美誉。从 重庆长江大桥到朝天门长江大桥 ,8公里长的天然“C湾”,串联起长江索道、重庆故宫南迁博物馆、弹子石老街等热门打卡地。新培育的多元化消费业态,融合了“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场景。今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的数据显示,仅无人机展演场景,增加的观看客流就数以万计。

作为“低空+”的重要应用场景,无人机表演是重要的细分赛道。今年“五一”,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已成为“常态化”,可以预见,更多的消费新场景会源源不断、蓄势待发。

以无人机展演常态化为代表,重庆打造的场景创新,除了覆盖文旅产业的全链条,还以科技赋能,拓展了“文旅+”的边界,实现“流量”变“留量”、“观光”变“消费”的转化。

这是消费场景的软件创新,另一个方面也须同步提升,那就是硬件升级。就重庆两江四岸来说,其核心区,由两江交汇区域的朝天门-解放碑片区、江北嘴片区,和弹子石-龙门浩片区围合而成。随着“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启动,江岸线正在全面地蜕变,从城市的“边角一隅”,变身为“城市客厅”。

无人机展演带来的人气,只是山城新建消费新场景的一页封面,翻开封面,更多的内涵藏在两江四岸的全面升级之中。

春日的重庆珊瑚公园,4.23公里亲水步道蜿蜒延伸。一边是摩天楼宇的繁华剪影,一边是长江水波的温柔流淌。这个完成生态修复的江岸公园,已成为重庆“两江四岸”蝶变升级的鲜活注脚。不止于此,这座因水而兴、因山而美的城市,正在109公里的江岸线上,打造一个又一个城市打卡新地标。

渝中区的滨江崖壁上,戴家巷的盘山步道,串联起解放碑商圈与洪崖洞景区,人们邻崖观江,成为独特的体验场景。

嘉陵江畔,磁器口古镇,千年时光浓缩于青石板路与吊脚楼群。不远处,起始于清水溪的磁器口滨江步道,蜿蜒向北延伸,串联起多个等人文景观。

华灯初上, 沿“两江四岸”漫步,吹着江风,观展演、品美食、逛夜市、赏夜景,夜游两江、夜宿江景房·······“文旅+”的融合,带来一波又一波消费热潮。人们对场景消费的需求,正在不断解锁新的流量密码。当数字化的新消费场景,与生活日常融为一体,浸润“烟火气”,这座山水之城在最核心的两江四岸写下的答卷,每一处都承载着“诗和远方”的期许。

把两江四岸作为重庆的切片,消费场景的创新可谓面面俱到,这些举措着力于城市发展,将带来怎样的新动能?

在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易淼 教授 看来, 重庆两江四岸已经延展出更立体的场景创新矩阵。未来,从新消费、新业态、新产业、新流量切入,能够为重庆两江四岸多维融合的文旅场景创新,提供新的发力点。一方面,要丰富迭代已有的创新场景,成为城市文旅的新品牌。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掘构建新场景,比如打造透明廊道、全息投影重现巴渝古战场等场景。整合国潮焕新、科技创新等新元素,集聚打造一批沉浸式社交娱乐场景。这些文旅场景创新能够更好突破物理空间局限,通过“地域文化基因+科技创新应用+业态模式重构”的叠加效应发挥,更好实现从“景点吸引力”转向“城市吸引力”,将我们的传统地理空间转化成为城市发展的价值创造场域,不断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强劲势能。

无论是无人机点亮的夜空,还是新消费点亮的新空间,都是新的传播载体,对提升城市传播力不无裨益。对热门目的地城市来说,如何把流量转为增量、带来产业升级、促进城市繁荣,才是更为长久的流量密码。新一轮的流量之争,就是:以高水平的城市服务,把高价值的消费场景,高质量地交付给人们,成为真正合格的“诗和远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