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禁区上的“尖刀舞动”!机器人辅助完成全国首例高原禁区生物型膝关节置换术

“谢谢医生,让我摆脱了十年的疼痛”!在位于西藏日喀则市的陆军第九五三医院,69岁的藏族老人欧珠(化名)紧紧握住主刀医生张瑗教授的手,眼眶湿润。

4月27日,执行援藏代职任务的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瑗教授带领陆军第九五三医院骨科团队,熟练驾驭国产“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为老人成功实施了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生物型全膝关节置换术。”该手术突破了高原骨科手术中骨骼缺损修复难、环境干扰大、精度要求严苛三大技术瓶颈,标志着我国智能骨科技术在高海拔复杂医疗场景中实现突破性应用。

image.png

术前准备工作完成

欧珠大爷(化名)常年受双膝疼痛折磨,右膝严重内翻畸形伴骨缺损,步行百米即需歇息。传统手术面临三大“高原枷锁”:患者骨骼“塌方式”缺损,假体匹配难度倍增;医生需克服高原反应,设备需在低压低氧环境中稳定运行;生物膝严苛标准,截骨误差需小于1毫米,压力失衡将导致假体寿命骤降50%。

面对挑战,张瑗教授与九五三医院骨科扎西主任团队制定了创新性手术方案。国产“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三维重建患者膝关节结构,智能匹配最佳生物膝假体型号及截骨角度;术中机器人辅助完成高精度截骨,将骨损伤降低至1mm厚度内,为生物膝假体提供完美贴合面,结合压力垫片实时监测关节间隙压力,确保假体受力均衡;配套重庆市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重点项目研发的力感知系统实时调节膝关节内张力误差至1牛顿级,还原健康膝关节力学环境。手术全程仅耗时2小时,出血量少,力线精准恢复至规划值。术后当天,患者已能下床并负重行走,步态平稳,刷新高原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速度纪录。

image.png

“传统关节置换如同‘手工定制’,依赖主刀医生数十年经验;而机器人技术实现了‘工业级精准’,每一步操作都有毫米级数据支撑。” 张瑗教授指出,三项技术协同创造“1+1+1>3”的效果。机器人规划能个性化匹配假体,压力垫片则像“智能天平”动态优化关节力学环境,三项技术协同大幅提升手术精准度与假体生存率。

新桥医院骨关节团队自2023年起即奔赴西藏高原开展“数字化手术巡诊”活动,对高原型复杂膝关节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现代精准治疗形成了深刻的见解。在本次机器人手术巡诊活动中,手术团队采用了适宜藏族患者骨质量和骨发育特征的生物型人工膝关节完成精准置换手术,为实现患者术后加速康复和远期假体生存奠定了基础。

这是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的生物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更重要的是,这场“从高原到云端”的医疗科技突破,标志着我国智能骨科技术实现高海拔地区常态化落地。张瑗教授表示:“此次突破验证了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未来将推动智能骨科技术向边疆基层下沉,让高原地区患者无需千里求医,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国际顶尖技术。”

(  作者:王铎翰 通讯员 陈蔷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