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永川:再生稻亩产达242.18公斤 水稻“一季双收”创新高

今年,我市大力推广“四良融合”技术,推动水稻实现“一季双收”。眼下,在永川区朱沱镇水渡滩村“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万亩示范区”的再生稻进入收获季,经测产专家现场实测,当地再生稻亩产突破240公斤,加上头季稻产量,一亩稻田年产量超1吨,为全市水稻吨粮田目标的实现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永川区朱沱镇水渡滩村的再生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摇曳,一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穿梭作业,金色的稻浪被卷入机器,脱粒后的稻谷很快装满粮箱。专家组现场随机选取3个片,9块田进行机收测产,9块田平均亩产242.18公斤。该万亩片头季中稻平均亩产842.44公斤,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1084.62公斤。种植大户朱宗焕的240亩稻田,是此次高产的典型代表。头季稻亩产842.44公斤,加上这季再生稻,一亩地年产量轻松突破1吨,创下了他种粮以来的最好成绩。

这样的高产并非偶然,作为“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万亩示范区”,永川通过统一技术标准、集中攻克种植难题,让“四良融合”技术在田间落地生根。从良种筛选到良法推广,从良田改造到良机把握,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科技兴农的力量。据了解,永川的成功实践为全市再生稻种植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表示,将以永川万亩示范片为样板,在全市中稻再生稻产区进一步推广“四良融合”技术,推动水稻单产水平再上新台阶。

“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永川的示范片通过‘四良融合’的籼粳杂交稻,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实现了两季高产,也证明了“中稻-再生稻”这种模式在重庆400米以下的产区潜力巨大。”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粮油科科长方立魁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扩大技术推广范围,让更多稻田实现‘一季双收’,为全市粮食增产筑牢根基。

(  作者:冉能全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