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号,小王在解放碑这家freeaream买手店买了六个品牌包包和一根爱马仕项链,总价7220元。第二天,他就将其中一个价值1100元的MCM斜挎琴谱包送到上海中检进行鉴定。
三天后,中检给出了检验结果:不符合品牌的外观细节特征。记者查询了一下,中检全称是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拥有奢侈品鉴定与司法鉴定的资质,具有3c认证,在行业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拿到这个结果后,小王坐实了心里的怀疑,同时将结果反馈给了商家,商家对鉴定结果也表示认可。
由此,小王觉得他买的这批货都有问题,其中699买的爱马仕项链,商家也明确表示无法支持鉴定。
但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不会在商品还没查封的情况下就着急送检的,那么小王的这一行为是不是所谓的职业打假人呢?
无论如何,起码小王的这一观点能站得住脚,商家卖出的商品到底是真是假呢?记者来到店铺,记者注意到这家店悬挂的营业执照名为:伯里克利重庆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店员请示了老板后,老板表示不在重庆,不方便接受采访。这个过程中,商家的店员表示小王的目的并不单纯。
记者也在网上查了一下,小王送检的那款MCM斜挎琴谱包官网售价为5420元,而小王购买价格,只有1100元。
目前,小王已经向相关单位举报了该商家涉嫌售假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受理。那么小王这种打假的手段,在法律上如何界定呢?630法律服务团的杜江涌律师表示,现在法律对于职业打假人并非毫无限制。近年来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正从早期的普遍支持转向逐步限制和规范。
打假需要规范,让维权在合法的框架内进行;另一方面,卖假售假更是问题的源头,更需要彻底的整治和打击,市场环境才会更加健康和有序。对于此事的后续进展,我们也会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