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今日关注 漫天扬尘何时了?

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今年11月,重庆和四川生态环境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川渝地区2025年—2026年秋冬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紧盯重点区域和污染源,对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落实不到位、攻坚工作推进不力的地方,严肃追责问责”。可在城口县蓼子乡,当地居民近几年却一直饱受施工扬尘污染的困扰。几十上百次反映、投诉,情况却没有任何改善。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一起来看今天的《今日关注》。

2023年初,因修建西渝高铁康渝段,施工方中铁一局在城口县蓼子乡先后修建了拌和站、渣土临时转运场等设施,每天都有大量货车在工地、渣土场、拌和站之间往返运输。随之而来的,则是漫天的灰尘。

记者:“哎哟,这个灰尘好大。”

城口县蓼子乡居民詹大姐:“看嘛,看嘛。你说我们不遮床像什么。窗子从来都不开。”

城口县蓼子乡居民张伟:“这个窗子从来不敢开,你看窗户上、缝隙里,你说好厚一层水泥灰。”

城口县蓼子乡居民胡广兰:“没过好久就要擦一次。这些衣服、吃的,都不能晒出来,放外面有灰粘起。”

根据《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施工单位应在工地内设置降尘设施,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对露天堆放易扬撒的物料进行覆盖;运输易撒漏物质的,应使用密闭车辆”。但记者走访发现,不管是拌和站,还是渣土转运场,都没有设置过水池等防尘降尘设施,渣土场的巨大砂石堆裸露在外,部分进入拌和站的车辆也没有进行密闭。 除了车辆带出的尘土之外,距离居民区只有十来米的拌和站里,几乎每天都会排放粉煤灰,灰尘像烟雾一样四处飘散。

城口县蓼子乡居民张伟:“看到没有,他们搅拌站正在卸水泥,每天就有几次,灰尘看起来就像云雾一样到处飞,铺得半条街都是。”

对此,施工方承认,他们在上料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加压过大,导致粉煤灰溢出”的问题。

记者:“合规的情况下是不会溢出吗?”

中铁一局一分部党支部书记张天良:“是,但是压力控制不好会有少量的。”

记者:“刚刚给你看的视频是少量吗?”

中铁一局一分部党支部书记张天良:“那个可能第一时间没有控制好。”

实际上,在采访当天,记者就看到了拌和站两次粉煤灰泄漏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居民们也向各级政府部门多次反映,但收效甚微。

城口县蓼子乡居民张伟:“一年多了,我们至少反映了几十上百次,每次反映了都说给我们协调洒水,一般都是上午七点多洒一次水就结束了。你觉得一整天这么大的灰尘,七点多洒一次就行了吗?”

城口县蓼子乡政府工作人员:“约谈了无数次了,他们施工方也答应得很好。”

记者:“那处罚他们了吗?”

城口县蓼子乡政府工作人员:“我们没有处罚权。”

城口县蓼子乡政府高速高铁建设岗王荣臻:“我们还不是一样的,天天也在公路边上吃灰。”

根据相关规定,施工造成的扬尘污染,应由生态环保部门监管。但面对中铁一局在蓼子乡存在的诸多问题,城口县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曹正海的第一反应却是,拍胸脯保证:没问题。

城口县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曹正海:“车辆进出(应该)要有洗车槽,有喷水。”

记者:“他们施工方有没有做到?”

城口县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曹正海转头问施工方:“这个你们做到没有 ?”

记者:“这个你们还需要问施工方吗?请问你们有没有来检查过?”

城口县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曹正海:“我检查过,有洗车槽、有冲洗,道路的扬尘有洒水车。”

记者:“他们渣土中转场那边也有吗?”

城口县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曹正海:“也有啊,怎么没有。”

记者:“那我们去现场看一下。”

城口县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曹正海:“也可以去看看。”

可现场还没去,施工方负责人却赶紧表示,他们两处工地的确没有降尘冲洗设施。这时,曹支队长立马又换了一个说法。

城口县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曹正海:“这个清洗池,有时候也不是必须的嘛。”

连最基本的过水池都没有,难怪扬尘污染难以遏制。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记者提出查看环保巡查台账时,曹支队长却表示,检查记录“不一定有”。

城口县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曹正海:“有事情过来,我们道路就监管了,不一定有专门的检查记录,这个我们就是通过眼睛去看它。”

记者:“你们观察到的结果怎么样?”

城口县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曹正海:“我们来的时候确实没有扬尘。”

重点建设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但也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更不能漠视扬尘对于人体的危害。施工单位违规操作,监管部门监管缺位,这才是污染无人治理、居民投诉无门的根本原因。民生为大,希望当地各方切实履责,尽快整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