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寿区政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打造“渝事好商量”基层小微协商平台,通过下沉协商力量、聚焦民生小事、联动多方主体,畅通基层协商“最后一公里”,让民生诉求有处说、基层难题有人解。
长寿区凤城街道梅村社区房屋多为四五十年老建筑,设施落后影响居民生活。长寿区政协在接到委员走访上报的情况后,将其列为“渝事好商量”协商议题,组织委员入户调研,形成问题清单,并召开“渝事好商量”协商会,政协委员、社区干部群众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再面对面协商,形成解决方案。
长寿区住房城乡建委城乡建设科科长仇巧:“群众提出的公厕改造、停车场及充电桩、照明设施、树木排危等工作,分步实施。8月启动公厕改造工作,其他项目同步开展设计工作,于2026年建成投用。”
长寿区凤城街道梅村社区居民吕菊英:“给了我们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很满意,很高兴。”
基于“渝事好商量”平台,长寿区创新打造了区级协商议政厅、街镇协商议政室、界别委员工作室和楼宇协商点等立体化小微协商平台,把民主协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不久前,长寿凯谊 · 世纪广场的楼宇协商点,接到商户们反映的分时电价政策与商场营业时间重合,导致电费成本增加的问题。政协委员迅速行动,联合多部门调研,最终推动商场优先实施过渡政策,暂缓执行分时电价。
长寿区凯谊 · 世纪广场商户郑伟:“楼宇协商之后,我们的用电成本降低了很多,减轻了我们门店很大的经营压力。”
长寿区政协社事委办公室主任刘洪:“通过5分钟便企服务圈、15分钟便民服务圈,广泛收集企业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开展协商议题。”
截至8月,长寿区累计开展“渝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38场,形成协商意见210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8个,惠及群众50余万人。
长寿区政协提案委主任孔庆春表示,继续引导委员聚焦全区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撰写高质量提案,并持续推动提案办理和“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高效联动,助力解决重大民生问题。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李开文 李峰 特约记者 刘霞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