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随着一年一度的禁钓期结束,在万州区部分长江水域,有人采用“一人多杆、遥控船打窝”等明令禁止的方式进行垂钓,可当地相关部门的监管却跟不上。8月12日,《今日关注》对此进行了报道。那么如今非法垂钓是否得到制止?今后的监管工作又该如何改进呢?来看《关注·回音》。
8月25日傍晚,记者再次来到了万州区瀼渡河汇入长江的河口,一些市民正在沿河垂钓。走近细看,垂钓者都能做到“一人一杆双钩”,前往深水区打窝的遥控船已不见踪影。
休闲垂钓市民:“我们一杆钓点小鱼,休闲一下,违规违法的垂钓确实要不得,管理一下确实好。”
休闲垂钓市民:“走来就钓到了鱼了,以前放打窝船的或者抛竿很多,就钓不到鱼。”
上次新闻报道后,万州区立即部署了打击非法垂钓的专项整治行动,在瀼渡镇、陈家坝街道、长坪乡、黄柏乡等沿江重点水域,加大了巡查频次和力度,重点整治多竿多钩、遥控无人船、泥鳅钓等非法垂钓行为。截至目前,已查获非法垂钓案件125起,收缴钓具302副、遥控无人船10只。另外,对钓获物非法买卖的情况也进行了查处。
万州区瀼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长唐克伶:“我们组建了17人的巡护队伍开展宣传教育、巡查检查、违法查处等日常工作,确保24小时有人监管。”
万州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三大队大队长邓飞:“开展市场联合检查,严厉打击销售禁用渔具、钓获物买卖交易行为,斩断违规垂钓产业链。”
针对乡镇街道渔政执法力度不够、区镇两级工作衔接不畅等问题,当地相关部门也进行了反思。
万州区瀼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长唐克伶:“在禁捕区域内非法垂钓的行政处罚事项下放我镇后,由于交通不便、管理对象复杂、案发时间多为深夜的原因,产生了一定的管理真空,反映了我镇对渔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为推动这项工作落地见效,万州区将在9月对乡镇执法人员和渔政巡护队员进行培训和包片指导。此外,万州区还对非法垂钓的举报响应机制进行了优化改进,杜绝推诿扯皮。
万州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三大队大队长邓飞:“区农业农村委、区市场监管局以及各镇乡街道接到投诉举报后,都应无条件启动联动响应机制,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我们各巡护站接到非法垂钓举报电话后,应在两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置,镇街执法大队要在一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置。”
非法垂钓行为点多分散、隐蔽性强,单靠人力无法完全实现有效监管。对此,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将加快推进“长江治渔”应用建设,通过沿江铺设的908个AI摄像头,对多杆垂钓、“三无”船舶等23种涉渔问题隐患实现智能识别、自动预警。违法线索会自动推送到基层智治平台,乡镇执法人员将第一时间到场处置。预计今年9月底前,这个应用将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三级贯通。
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三支队支队长胡登柯:“下一步,全市将按照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行动方案,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强化水上巡、陆上查、线上筛立体化执法监管,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非法垂钓绝非个人“小事“,其危害远不止“钓了几条鱼”那么简单,它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都会构成一定的威胁。我市将非法垂钓的行政处罚权赋予乡镇街道,实际上就是为了把监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为禁渔执法增加一个“硬拳头”。但拳头要想硬,执法就得要较真儿,只有把各项禁渔规定落实到位,才能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才能保护好我们母亲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