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文化战线曾涌现一大批激荡人心的作品,由郭沫若创作的话剧《屈原》便是其中代表,至今仍被视为抗战文化的一座丰碑。今天的《山河见证》,我们走进这部作品的诞生地——渝中区天官府8号。
天官府8号,这栋三层楼的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便是郭沫若旧居。1942年1月,为激励民众抗日救亡,郭沫若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话剧《屈原》的创作,当年4月,这部历史剧在重庆国泰大剧院公演,引发轰动。
渝中区文管所副所长唐嵩:“历史剧《屈原》以借古讽今的方式,通过爆炸式激情地演出和对正义力量的赞美和崇拜,激励了中华民族的傲骨,昂扬起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斗志,让人们热血沸腾,让整个山城燃烧了起来。一经演出,短短17天就卖出了32000多张票。”
除了《屈原》,在渝期间,郭沫若还创作了《棠棣之花》、《孔雀胆》、《天国春秋》等六部历史剧, 天官府8号也成为当时众多在渝文化名人的重要聚会场地,沈雁冰、老舍、陶行知等都曾是这栋小楼的常客。
渝中区文管所副所长唐嵩:“他们通过美术、音乐、戏曲、诗歌、文学等方式,或著书立说,或讲学论争,从事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高举着抗日救亡的大旗,向灾难的中国发出了狮子般的吼声,在我国抗战大后方的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伏毅 王祥 特约记者 向勇 雷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