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天的深度调研采访,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8月16日晚圆满收官。20余家中央媒体及市属媒体的百余名记者齐聚南滨路,在“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的震撼展演中,感受重庆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交相辉映。
作为“活力中国调研行”的重要调研场景,本次展演采用5000架无人机同步升空。随着无人机编队变换队形,代表重庆城市精神的黄葛树、极具山城辨识度的“吞单轨”、趣味十足的小龙虾等图案轮番呈现,为“活力中国调研行”定制的专属画面也惊喜亮相,令在场记者赞叹不已,纷纷拍照记录。
新华社记者田金文:“看完之后我非常震撼,重庆的黄葛树的形象,它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也是重庆人民精神风貌的一个生动写照。”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胤衡:“真的让我们感到了‘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的活力和魅力,感受到重庆正在用自己的画卷书写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们表示,以这场展演作为重庆调研行收官,是深入城市文化肌理的一次独特体验,也让媒体感知重庆绿色发展脉动,多了一个新的维度。
《金融时报》记者李自钦:“我看到挤满了拿手机记录的市民,当文旅资源从高阁展品变为全民共享,城市活力自然迸发,无人机灯光秀已超越表演本身,是重庆市民情感认同的载体。”
《光明日报》记者蒋新军:“我们自己做稿子里面用到的关键词就是‘火辣重庆’,这种火辣不仅体现在人民生活的富足上,也体现在大家的这种乐观和活泼开朗。”
《工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乔然:“重庆的这种高科技的发展,完全可以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给我的感受就是大为震撼、大呼过瘾,希望大家可以多来重庆走一走,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当晚还举行了新闻发布活动,据了解,重庆作为全国首个开展超大规模无人机常态化展演的城市,可实现10000架以上无人机集群表演,具有多编队、多机型混飞表演能力。自今年4月19日开启常态化展演以来,“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展演已达26场,现场累计观演人次超400万,相关话题全网累计阅读量超60亿,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庆城市文化新名片,更为重庆低空经济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指挥部副总指挥管洪:“目前,我们正抓紧起草《超大规模无人机展演技术规范》,涵盖设备的选型、空域的申请、应急处置等12个方面内容,正在向相关部门申报地方标准,为行业发展提供‘重庆方案’。”
据悉,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由中央宣传部组织,从企业园区、田间地头,到两江四岸的城市夜空,连日来采访团深入我市16个区县“零距离”感受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的成效。截至8月16号20时,中央主要媒体共推出610篇(条)报道,全网传播量超过9700万人次;市属媒体围绕央媒的采访活动,推出行进式新闻报道和融媒产品250余篇(条),全网传播量超33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