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见证伟大抗战精神】正能量澎湃大流量!无数“抗战文艺爆款”在重庆诞生

80多年前,荟聚演艺界名流的重庆抗建堂剧场,见证了无数现象级“文艺爆款”的诞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大力支持下,郭沫若、田汉、曹禺等一大批文化界人士,把抗建堂作为团结进步文艺力量,宣传抗日救亡的重要活动场所。见证伟大抗战精神,今天跟随主持人走进“中国话剧圣殿”抗建堂,从80多年前的一部“流量王者”说起。

这是1942年郭沫若先生在重庆写的《屈原》剧本!当年,“话剧皇帝”金山,就站在抗建堂的舞台上,化身屈原,对着黑暗发出这样的怒吼!听得观众热泪盈眶,台上骂的是昏聩的楚怀王,可台下每个人心里,痛骂的是日本侵略者和汉奸!

国家一级导演戴克:“(在抗建堂)郭沫若先生的《棠棣之花》首演,买票的队伍排了两里多地,《雾重庆》一上演,场场爆满。只好让《新华日报》发个公告,劝大家‘让没看过的先看’!曹禺先生的《北京人》、吴祖光先生的《风雪夜归人》,在抗建堂连演30场! 四年时间,33部大戏轮流上演,那真是明星璀璨,部部都是现象级爆款。”

国家一级导演戴克:“重庆有个特点,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5月是‘雾季’,浓雾锁城(敌机无法轰炸),这就成了重庆戏剧人豁出命去的‘雾季公演’黄金期。”

那时的重庆话剧舞台,一派少有的繁荣景象!它直接推动山城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活动中心、舆论宣传中心和对敌精神作战中心!更成了保护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主阵地!

这幅长长的签名轴,是抗建堂的“镇馆之宝”,更是抗战文化界最珍贵的见证!

重庆市话剧院青年演员吴桐:“1940年11月7日的时候,周恩来同志就在咱们这个抗建堂亲自筹备了‘抗战文化工作委员会’的一个成立晚会。当天到场的包括郭沫若、田汉、老舍、冰心等一共365位文化界的代表!”

第1眼TV主持人王延斌:“我看这中间,不是周总理的名字吗?”

重庆市话剧院青年演员吴桐:“其实这里有个小插曲,因为当时签名,是签了两张纸,周恩来同志非常低调,他就把他的名字,签在了其中一张纸的边上。后来是因为咱们工作人员在装裱的时候,把两张纸合起来,周恩来同志的名字又到了正中间了。其实这个签名轴,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好的象征!”

2025年7月26日,抗战经典话剧《雾重庆》在抗建堂重演。

现场观众:“炸不垮、打不弯,我觉得重庆人的脊梁一直是直的、肯定不会弯的,社会再怎么发展变迁,内核和底蕴是不会变的,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

现场观众:“对历史更加有一种敬畏的精神,也会对现在美好的生活更加珍惜。”

抗战经典剧目的重演,不仅是艺术的回响,更是精神的溯源!这份在战火硝烟中淬炼出的坚韧与忠勇,在开放包容中凝聚的智慧与力量,在敢为人先中迸发的豪情与担当,正是今天重庆城市精神最生动的注脚和传承。抗战文化,不仅是我们文化强市的根基,更是照亮新重庆奋斗征程的精神火炬!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李臻 陈霆 李小白 王延斌 章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