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一只鹅“火”一座城 山城 探索释放新消费方法论

谁更受关注,谁就更有吸引资源的磁力。这是所谓“流量经济”的底层逻辑。而成功的IP,就是城市出圈儿最好的“扬声器”。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重庆不乏这类IP。而要说眼下最新、最火的一员猛将,非“卤鹅哥”莫属。他在全网爆火之后,带动“荣昌卤鹅”网上搜索量:暴涨了六倍多;线上订单量:平均激增了一倍多。其中,“抖音”电商的线上成交额,环比增长了37倍;订单量环比增长了25倍。这还只是开始,一只鹅带“火”一座城的奔现流量,正在蜂拥而至。流量经济2.0时代,如何打造城市“流量+”?在重庆,又有了新的启示。

操着一口土味十足的英语,穿着一件红花布的褂子,这位爆火的“重庆大哥”就这么鲜活地闯入了全网视线。他本名叫林江,以前,熟悉的人叫他江哥。现在,无论熟不熟,大家都叫他“卤鹅哥”。“卤鹅哥”一路追着美国博主“甲亢哥”,向他“投喂”家乡美食荣昌卤鹅,连追了5座城。这场追逐,让荣昌卤鹅名声大噪。国内热销不说,跨境电商还涌入了17个国家的订单。

荣昌卤鹅成了爆款,“卤鹅哥”也成了新的IP。“荣昌卤鹅首席推介官”、“最美家乡推荐官”、“荣昌美食全球推荐大使”等美誉,被“卤鹅哥”的新标签。而他在自媒体上的标签——“荣昌江哥”,也拿到了实体营业执照。有了一次成功的探路,卤鹅哥也有了更大的志向。

荣昌卤鹅眼下到底有多火?为了让网购的食客能早日尝鲜,快递员已经直接入驻工厂、就地打包,加快发货速度。而仅仅网购,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热情。根据最新线报,第一批打卡吃卤鹅的游客,正在陆续就位。本地人已经开始呼吁:大家少吃鹅,先把卤鹅让给外地朋友。因为一只鹅、奔赴一座城,这个夏天,又多了一种打开方式。

各个城市都在孜孜以求成为目光聚焦之地,把“聚焦”转化为“聚集”,最终获得城市发展。这个转化如何完成?首先,要把出圈儿的“存在感”,转化为“好感”,让人对城市产生向往。以荣昌卤鹅为例,第一波打卡、吃卤鹅的人潮,直接把荣昌周末游的热度,拉高了27.1%。说着南腔北调的游客,挤满了各个卤鹅店。对于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荣昌还放出大招:停车全部免费,公共区域实行柔性管理。以充分的宠粉举措,彰显城市友好度。这些,都是在为流量“托底”,也将决定城市IP的边界和价值。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首《咏鹅》诗,让鹅的形象,成为中国孩子的童年记忆之一。鹅在重庆荣昌,还有着更多的精彩故事。荣昌地处丘陵地带,遍布低山、河流,立体的地势和充足的水域,逐渐养成了荣昌白鹅生长快速、肌肉紧实的体格特点。“千年古昌州,荣昌卤白鹅”。早在唐代,荣昌的鹅,就已远近传遍、名扬长安。而现在的荣昌卤鹅,又糅入了数百年的文化融合,集粤菜和川菜之长。

一只鹅,一年能为荣昌实现产值3亿元。新的流量带来新的增长,荣昌的卤鹅产业正在拓展边界,到2026年,卤鹅产值将力争超过10亿元。同时,推动“商文旅”融合,让流量长留于此,成为发展中的常量。

随着消费市场的发展,我们进入“存量”时代,存量中的增量来自一个“新”字。于游客而言,新的美食,就是奔赴“诗和远方”的新动力。但“好吃”只是起点,“好玩”才是关键,借着这个契机,把文旅资源从散、零、小整合为一体。对城市来说,迎来流量也只是开始,留住流量才是水平。借着这个契机,打造新的城市名片。以此类推,每一个契机,把握好了,就是向前一步,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重新认识这座城市。

一只鹅“火”到全世界,一套以此为抓手的地方产业融合,就此完成。而衍生效应还不止于此。有海外网友评论说,荣昌卤鹅在国际传播上,形成了“独一味儿”的文化符号。这也反证了信息时代的一个规律:酒香也怕巷子深。传播力,是竞争力的一部分。一个擅长破圈儿的城市,一定见长于传播力。这样的能力须时时更新、不断提高。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2024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重庆的海外网络传播力综合指数,在全国337座城市中,排名第四。相比2023年,再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人们为美食奔赴一座城市,是在奔赴生活文化。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重庆,恰是市井烟火的聚集地。生活成为场景,场景已融入生活。一套以美食为抓手的地方文旅产业融合,就此完成。在荣昌卤鹅之前,重庆也作出过有益尝试。这是重庆的老牌流量景区——磁器口古镇。这座嘉陵江边的水陆码头,古代曾“繁盛一时”。“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明灯”的烟火气,经年不衰。视频传至海外网站,再度让磁器口火出了圈儿。“入境游客最爱”的十大名城古镇,磁器口打榜入选。

在海外,重庆最响的一张名片是“赛博朋克”,因为科幻游戏中的场景与城市一一对应,重庆,被外国网友评论为“梦想之城”,大大引发了年轻人的向往。磁器口“后浪”片区,由此开发出青年友好街区,每个假期,接待着数十万计的年轻访客。

重庆是一个被镜头热爱的地方,独有的烟火气和生活风景,不断拉高城市的传播力。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已有200多部电影,在重庆取景拍摄,从都市到乡村,涵盖了重庆所有区县。如果加上短视频,城市影像的传播度更是惊人。传播力已成为最有辨识度的城市名片,而如何在传播力上不断出新?也是城市不断获取新流量的密码。

在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任毅教授看来,“卤鹅哥”等IP传播的例子,一方面是内容营销的成功,一方面也揭示了释放新消费的可能。更多的潜在效应,蕴含在流量与传播的密码中。对重庆而言,这不仅是传播热点,更是以“人气撬动产业、流量带动增量”的实践样本,为土特产品牌培育、新消费路径探索提供了三重启示。一是借“网红经济”激活网货潜能。重庆可以依托“渝货出山”体系,推动特色农产品与直播电商、社区团购深度融合,构建本地网货矩阵,孵化更多“巴味渝珍”爆款品牌;二是以区域品牌推动农食“出海”。重庆可以借力独特的通道优势,打造兼具“乡土味”与“国际范”的预制菜、即食包等出口产品,让重庆农食产业从区域走向全球;三是用现象级传播重塑消费场景。将地方美食嵌入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之中,这种“内容驱动—社交裂变—品牌转化”的链路,为重庆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提升城市国际传播力提供了新范式。

从“卤鹅哥”的努力追逐,到荣昌的柔性举措,都不难看到“真诚”二字。真诚就是流量竞争中的必杀技。在网络时代,城市间的“流量比拼”,已不可避免成为提升城市价值的命题之一。以“美好生活为目的”的城市故事,各美其美。每一座城市,也在共同书写着“中国故事”。如何让人从中品出文化的“嚼劲儿”,才是应有之义。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霜 邓静 李艺 袁媛 李波 陈力 报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