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走进天天630携手重庆银行推出的特别版块——“630公开课·幸福课堂”。上一条新闻里,赵女士因为求职心切,险些被骗6000元。今天的幸福课堂,我们要为大家“敲敲黑板”,梳理总结求职过程中的那些“坑”。
一、虚假招聘信息。不法企业常以"高薪急聘""无需经验"为诱饵,实际岗位与描述严重不符。求职者应通过企业官网、天眼查等平台核实公司资质,警惕频繁更换招聘名称的机构。
二、收费陷阱。任何以"岗前培训费""工装押金"等名义收取费用的行为均涉嫌违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不得扣押证件或要求缴费,遇此情况应立即拒绝并举报。
三、合同猫腻。谨防空白合同、阴阳合同及霸王条款,特别注意薪资结构、违约金条款。签约时需确认合同与offer内容一致,必要时可寻求法律人士协助审核。
四、传销式招聘。警惕要求"拉人头返利""缴纳会员费"的岗位,此类多属传销变种。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是否具备直销资质。
五、试用期陷阱。部分企业恶意延长试用期或期满无故辞退。法律规定试用期最长6个月,且工资不得低于正式工资80%,离职应获书面说明。
人力资源专家建议,求职者应选择正规招聘平台,留存沟通记录与书面凭证,遭遇侵权可拨打12333人社热线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