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要闻)20200101 > 正文

吃面、互赠扇子香囊……夏至因何有这些习俗?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21日电(记者 上官云)夏至,是夏天的第四个节气,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间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

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又称“夏节”、“夏至节”,有拜神祭祖的习俗。炎炎夏季,人们也会调整饮食习惯,各种形式的面条成了餐桌上的美食。

土圭测日影确定夏至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那时,人们发现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等,逐渐认识到一年中气候、物候的变化也有规律可循。

86cc6b64bb9a4658a9d4fb0877f1d070

资料图:夏至“云景”扮靓甘肃戈壁古城。万宗平 摄

夏至确立的时间很早。有资料显示,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便将这一天定为夏至。

《恪遵宪度抄本》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不过,这种类型的雨来去匆匆,范围也比较小,常被称为“夏雨隔田坎”。

为何夏至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

在《二十四节气与民俗》中,民俗专家萧放提到,古人认为二十四节气运行的内在动力是阴阳二气的流转,不同的节气时令,阴阳二气在天地中处于不同的位置。

《管子·乘马》中提到:“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按这种观点来简单划分的话,夏至正是阳气高涨至极,阴气开始暗暗发生的时候。

按古人的观念,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不过,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所以俗话说“热在三伏”。

eb4bad1a411b4d4c8889482b104a7c19

资料图:6月21日是夏至日,近百名少年太极拳爱好者在江西都昌县一广场上表演太极拳,迎接夏至的到来。 傅建斌 摄

一般来说,三伏天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天气炎热的时候,要尽量在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安然消暑度夏。

“实用”的习俗:女子互赠扇子、香囊

夏至时,正是麦收之后,古人感念天时,渐渐形成了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

《史记·封禅书》:“夏日至,祭地祇。皆用乐舞。”古代,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祭神礼典。有说法称,在该节气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是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古时,比较流行的习俗是女子之间互赠扇子、脂粉等物。《酉阳杂俎·礼异》里说:“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子可扇风,涂抹脂粉可以消除汗水的异味,倒也实用。

宋朝还会给百官放假三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夏至的重视。

这个节气吃什么?

夏季空气潮湿、温度又高,饮食多偏向清淡。

af29a4745398411295f9c5097fc02e52

资料图:当日,正值夏至,昆明大观公园里荷花盛开,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中新社记者 李进红 摄

明清以来,做法简单、美味的面条成了民间饮食的宠儿,素“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帝京岁时纪胜》成书于清乾隆年间,据说,当时北京人夏至日家家都吃冷淘面,很是爽口。

在江南一带,“夏至吃面”也是一项重要习俗。面条的种类就更多了,如阳春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香气扑鼻,令人馋涎欲滴。

由于日期临近等一些原因,如今,古代夏至的一些习俗已经转移到端午节。(完)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