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在20天的时间,我村的专业合作社在铜天槽组已收购竹笋60余吨,帮助村民增收2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左右。”5月12日,谈到小竹笋促大增收情况,洗新乡丰田村党支部书记肖恩成喜滋滋地说。
进入4月中旬以来,随着气温回暖,在丰田村铜天槽组2000余亩郁郁葱葱的竹林里,破土而出的竹笋长势喜人,随处可见。因该组海拔较高,土地肥沃湿润,生长出来的竹笋清甜脆嫩,营养丰富,具有广阔的市场消费潜力,每到春季采挖竹笋销售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切实解决当地群众信息闭塞问题,帮助他们拓宽竹笋销售渠道,让“沉睡”的竹笋走出大山卖上好价钱,实现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双赢”,自4月中旬以来,丰田村利用本村组建的专业合作社,在联系外地竹笋加工企业的同时,统筹资金、加班加点上门收购村民们从山里采摘回来的新鲜竹笋。
近段时间,村民们拎着麻袋或背着背篓,早出晚归,穿梭在茂盛的竹林里,动作娴熟地采收着竹笋。丰田村专业合作社的员工则驾车巡回在各个收购点,现场装袋、过秤称量、现金支付、搬运装车……即便收购到晚上,也忙得不亦乐乎。
“天气好的时候,我每天能采毛壳笋200多斤,收入在300元左右。村干部们上门收购,让我增加了收入,每天虽然很累,但心里却很高兴……”铜天槽组年过半百的村民郎珍满,背着沉甸甸的竹笋在售卖时,脸上笑意融融,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增收的喜悦。
郎珍满说,以前,村里没有合作社来收购鲜竹笋,他们自采自卖,价格很不稳定。自村里组建专业合作社后,一到竹笋成熟期,就派人上门收购,现金结账,还略高于市场价格,让大家增加了收益。
“小小竹笋,已成为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成为大家的致富笋。”据肖恩成介绍,该村的专业合作社建立起了集收购、贮存、销售于一体的营销模式,竹笋销售到涪陵、南川等地。下一步要加大宣传力度,在提高村民管护竹资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同时,专业合作社通过延伸产业链条、精准产销对接,助力该村的竹笋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