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聚焦2025年重庆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坚平表示,目前,重庆正在全面启动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创建,今年底“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在中心城区“9+2”区县覆盖占比将达到100%。
“15分钟,体现的是一个概念和导向。”李坚平表示,主要目的是让老百姓能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捷优质基本公共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服务发展理念,聚焦各年龄段居民、特别是“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围绕群众的身边事、高频事,采取设施补缺、服务提质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以生活服务圈促进邻里和谐、实现社会和谐。
在功能定位上,打破传统居住小区、社区街道等物理边界,围绕全时域人的活动和需求,加强居住、托育、养老、医疗卫生、就业等不同服务功能的融合,为群众“急难愁盼”提供便捷易享的“解决方案”,使得不同年龄人口的不同需求可以在生活圈内基本得到满足。比如,因地制宜的完善公共活动空间,满足居民对健身、休憩、玩耍等基本需求;托育设施布局、规模更加合理,让老百姓能便捷托、放心托、实惠托;养老服务设施更加健全,公办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统筹协调统筹推进,社区食堂、老年食堂有机结合,更好满足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
在服务内容上,“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原则上坚持群众说了算。居民热切期盼的社区食堂、社区卫生站、“家门口”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结合空间现状,尽可能做到应配尽配。推动健康服务提质增效,基本解决常见病、小病诊治需求。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区域服务人群的特点增添个性化服务,例如就业需求比较大的社区接驳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消弭求职者与招聘机构间的“信息差”和“时间差”,做到精准服务;有的涵纳社区文化馆、夜校,满足年轻人的技能技术提升需求,以及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有的设置小修小补点,满足多样化需求。
在邻里社交上,生活圈既是物质上的设施圈、环境圈,也是群众感知的温情圈和省心圈,社区休闲空间体验多元、无处不在,帮助邻里交流互动更加频繁,居民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和谐。引导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享受格局,营造出更温馨更和谐的生活环境,为社区生活带来全新变化。
李坚平表示,目前,重庆正在抓紧编制“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基本服务目录、建设指南等配套政策,着力发挥区县、镇街、社区主战场作用,结合生活圈人口结构、老百姓需求、设施布局等现状,编制15分钟生活服务圈规划“一张图”、服务要素配置“一张表”、年度实施项目“一张清单”,全面启动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创建,力争到2025年12月,“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在中心城区“9+2”区县覆盖占比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