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聚焦2025年重庆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坚平介绍说,近年来,重庆作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通过丰富“信用+”应用场景,不断迭代打造“信用重庆”品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四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信用信息查询方面,推进数字化信用建设。2024年上线“渝悦·信用”应用,归集信用数据超9亿条,数据需求满足率保持在90%以上。建立信用信息依法公开、依职权查询、信用主体实名认证查询、授权查询使用机制,以“信用中国(重庆)”网站和“信用重庆”微信公众号为载体,依法依规公开经营主体信用报告,让信用查询更加便捷。
在企业信用修复方面,推出信用修复“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建成行政处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异常经营名录等三大类信息的统一线上修复入口,创新开展信用修复智能短信提醒服务,引导企业及时改善自身信用状况。全市累计完成信用修复1.8万余次,平均办理时间1.5个工作日,信用修复及时率达100%。
在助力企业融资方面,推广“信易贷”模式。上线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重庆站),为全市71家中资商业银行集中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超5000万次,通过以“信”换“贷”,助力经营主体融资授信超2000亿元。同时,在20个区县开展“三农”信用体系建设试点,通过与银行联合开展融资产品建模,实现涉农融资“降利率、降门槛、减时间、减材料、增额度”。
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推行信用告知承诺。针对“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高、获取难度大的证明事项”,以及“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和有效防范风险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通过信用承诺替代证明材料或审批要件。“以前都要经过很多繁杂的程序,现在我们通过告知承诺就可以替代很多材料和审批。”李坚平介绍道,目前,全市160余个事项适用告知承诺制,累计办理告知承诺事项超80万件,平均办件时长压缩80%以上。同时,开展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在45个行业领域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实现对信用好的企业无事不扰,对信用差的企业加强监管。
李坚平表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迭代升级的过程,场景的打造也需要不断的拓展和深化。接下来,重庆将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应用机制,推进“信用重庆”品牌建设。
现在,重庆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构建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然人、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地方政府6类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围绕这个体系正在完善“信用+”应用场景建设机制。将信用植入执行执法、行政审批、金融服务、基层治理等若干应用场景,使信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成为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基础支撑。同时,完善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打通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重庆站)与各类金融机构数据共享通道,优化升级平台服务功能,帮助更多信用良好的企业融资增信。健全完善“信用修复一次办”一件事机制,使企业信用修复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