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海拔1200多米的石柱县黄龙村——13名党员众筹建起产业示范片

09070d48ef938e36821070c41085ba67_2022-09-04-0032.jpg

部分参与众筹的党员和务工村民庆祝产业示范片初步建成。通讯员 包红明 摄/视觉重庆


一场久违的秋雨后,海拔1200多米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家乡黄龙村,气温已低于20℃。

庙坝组山坡上,20余亩水稻日渐金黄,收获的季节日益临近。

梯田一侧,已收获一季西瓜的30余亩土地再次被翻耕,高山娃娃菜等蔬菜种子已播下。待10月稻谷收割时,这些蔬菜也将进入采摘季。

难以想象的是,就在今年春节前,这里还是一片闲置地和荒坡,杂草丛生、荆棘遍地。

改变,源于黄龙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一项创新举措。

党员众筹

推动闲置地变产业示范片

黄龙村距石柱县城约55公里,山高路远,村里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特别是庙坝组,在家的劳动力不足,部分“鸡窝地”“巴掌田”因产出效益低而被闲置多年。

为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今年春节后,在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派驻石家乡黄龙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巨建兵倡议下,黄龙村委会将庙坝的闲置地及周边荒坡按照“小并大、短改长、弯改直”的方法,建设了50余亩高标准农田。

然而,当地村民却认为复耕的地是“瘦地生土”,不愿意在此耕种。

“地已经整出来了,不可能又让它荒起哦。”4月的黄龙村天气依旧寒冷,围坐在村委会烤火炉旁的巨建兵及村党支部书记田宁发等人有些犯难。

“实在不行,我认种10亩。”让巨建兵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一提议遭到了大家一致反对,“巨书记事情那么多,哪有时间下田种地哦?”

不过,巨建兵的提议却给了大家启发。在随后的讨论中,一个由党员众筹资金耕种这50余亩田地的想法,逐渐成形。

“巨书记这个想法,我觉得很好,主动要求加入。”石家乡组织委员马玉平说。最终石家乡政府、黄龙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共有13名党员及预备党员积极响应,先后筹集资金9万余元,用于流转土地、支付务工村民工资以及购买种子、有机肥等开支。

“我们的目标是把这50多亩田地打造成‘党员众筹’产业示范片,同时发展成为村集体产业。”巨建兵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集思广益

闲置地产业发展有了方向

资金有了,可究竟要在这50多亩田地上种什么?

“那20多亩水田就种谷子嘛,石家产的大米本来就好吃。”田宁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可还有30多亩山地,种什么呢?

有人提议种辣椒,理由是石柱红辣椒颜色鲜红、肉厚、味辣、籽少、油气足,而且是重庆自主选育的辣椒品种,市场反响良好。

“时间早两个月种辣椒得行,现在怕晚了。”老党员崔忠明是13名参与众筹的党员中唯一的无职党员,却也是13人中最有种植经验的,“现在种辣椒,收的时候黄龙天就冷了。下地做活路、摘辣椒的都上了年纪,天一冷手脚还容易僵。”

不赞成种辣椒的崔忠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种西瓜!黄龙一直都有种西瓜的传统,种出的西瓜皮薄汁多脆甜。现在种西瓜,摘的时候刚好是热天,来石家、黄水避暑的人多,也不愁销路。”

崔忠明的提议让大家眼前一亮,更何况崔忠明本就是种西瓜的行家里手,由他作技术指导再合适不过。

听说要在庙坝种谷子、种西瓜,村民们嗤之以鼻:“地又瘦、土还生,能种得出来东西那才怪了。”

村民的质疑,让巨建兵心头也有点打鼓,“大家筹集的钱,都是东拼西凑的,万一亏了怎么办?”

“亏了就算我们两个的,13个人里就属我俩工资高些。”石家乡纪委书记蒋春林的一席话,让巨建兵下定了决心,“好,算我们两个的。”

喜获丰收

组织闲散劳动力务工创收

确定了种什么,接下来就是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

“我们把村里的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按每天80至100元的酬劳雇请他们耕地覆膜、育西瓜苗。”脚穿胶鞋,一身农民装扮,皮肤晒得黝黑,扎根黄龙村的巨建兵每天都和村民们一起下地劳作。

作为技术人员的崔忠明,每天也是先忙完庙坝地里的活路,然后才去照看自家地里的庄稼。

“其余参与众筹的党员,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赶到庙坝帮忙。”巨建兵说,“你看高春丽,那么秀气的一个女娃娃,卷起裤脚就踩泥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谷子抽了穗、西瓜结了果,也让此前有质疑的村民改变了想法。

7月,庙坝西瓜陆续成熟。大家精心挑选的、适合黄龙村种植的特小凤黄瓤西瓜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至8月中旬,庙坝30余亩瓜田已卖出西瓜4万多斤,收入20余万元。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自庙坝田地开始耕作起,年过七旬的村民杨昌福就在这里务工,目前的务工收入已接近7000元,“接下来还要种蔬菜、收谷子,今年的务工收入怎么也能有万把块钱。”

村民就近务工有了收入,可13名参与众筹的党员在庙坝的劳作完全是义务行为,不收取任何报酬。

“卖西瓜的时候,大家都是想尽办法找销路。”巨建兵还记得,有一次马玉平开着一辆老式皮卡车,载着1000多斤西瓜送往毗邻的临溪镇。车行半路出了故障,冒起滚滚黑烟,“她一个女娃娃,差点遭吓哭了。”

发挥优势

盘活闲置房建成特色体验中心

地处高山的石家乡具有良好的地域优势,早在多年前就形成了优质稻米、辣椒、无公害蔬菜等多种特色种植业,如何才能进一步挖掘和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和效益?

驻村工作队盯上了闲置多年的石家民俗文化广场。

“一栋一楼一底的房子,一个坝子,闲置了太可惜了。”经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黄龙村与重报集团旗下的重报电商物流有限公司“联姻”,通过盘活石家民俗文化广场的闲置房,打造了兼具实物展示销售和电商销售功能的七彩石家体验中心,再利用线上线下销售方式,把当地村民的农特产品“嫁”出深山。

如今,在七彩石家体验中心里,色泽鲜明的土家腊肉、精制的有机大米、特色蜂蜜、窖藏白酒等数十种特色农产品包装精美,琳琅满目,选购的游客络绎不绝。

驻村工作队还让黄龙村本土人才、预备党员高春丽客串了带货主播,亮相抖音等各大平台,为黄龙村西瓜、石家大米等特色农产品代言。

作为优质稻米盛产地,石家乡还致力于推动大米深加工和品牌建设。

为此,驻村工作队牵头注册了“官田坝”“池谷高山”两个商标,覆盖大米、辣椒、食用菌等数十种农产品。

同时,石家乡还引入了重庆万源粮油有限公司,以该乡九龙村的官田坝为基地,在全乡打造了1000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并对稻谷进行精深加工,精选优质大米,精制包装后上市,让石家乡的“米粮仓”变身为县内外广大群众的“好厨房”。

(稿件原载于2022年09月04日《重庆日报》)


(  作者:陈维灯 胡梦   作者单位:重庆日报  )

(  责任编辑:周凯航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