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央媒关注 > 正文

瞭望丨万盛十年突围

煤炭产业鼎盛时期曾占全区GDP的95%以上,2021年上半年煤炭产业已经“清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由“十二五”末的3%提升至31%,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2.7%

“十三五”末,到万盛旅游的游客达2478.22万人次,较“十二五”末增长2.6倍,旅游产业增加值9.65亿元,占地区GDP比重4.5%

  万盛,重庆南部小城,采煤历史可追溯到清代,鼎盛时期曾提供四川省四分之一工业用煤,被誉为“山城煤都”。

  然而,随着煤炭资源枯竭,万盛的发展陷入瓶颈,最困难时全区总人口近20%靠低保维生,采煤沉陷区影响面积占全区近三分之一。

  从2011年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设立,到2021年万盛关闭最后一批煤矿,历经十年突围,山城煤都迎来新生——新兴产业集群迅速壮大、全域旅游方兴未艾、运动休闲之城活力迸发。

  从“地下”到“地上”,从“黑色”到“绿色”,万盛将自身优势与国家战略大局紧密结合,勇于开拓创新,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突围之路。

  从“地下”到“地上”

  一个个巨大的暗室,墙上、地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蓝色的“大锥子”,各类天线在屋顶纵横交错——这是万盛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合作共建的5G天馈线检测实验室,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第三方天馈线检测平台。

  “这些‘大锥子’是吸波材料,可以营造一个无电磁波干扰的检测环境。”万盛经开区经信局副局长李国庆说,天馈线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实验室在2019年底正式落户,万盛将借此打造天馈线产业集群。

  实验室所在的鱼田堡高新技术产业园,是曾经的鱼田堡矿区,这是万盛产业从“地下”转向“地上”的见证。

  在转型发展的困境中,万盛提出以新能源及储能、新材料、电子元器件、精细化工等产业为抓手,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

  “我们选择产业方向的标准是‘国家有需求,万盛有基础’。”李国庆说,作为传统工业城市,万盛制造业基础较为雄厚,发展上述产业具有先天优势。

  在此过程中,万盛引进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发展,并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不断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企业——福耀集团2001年在万盛设立首家企业以来,带动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纷至沓来,万盛成为重庆市特色产业(玻璃)建设基地,西南地区60%的汽车玻璃都是出自万盛。

  近年来,尤其是“十三五”期间,万盛又紧抓重庆市打造“芯、屏、器、核、网”产业链的机遇,大力引进多家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目前,万盛已建成投用19.3万平方米智能产业园。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6%。

  在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的同时,万盛也为传统产业注入“智能因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走进重庆万盛浮法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机器臂上下翻飞,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企业每年都会投入5000万元实施研发和技术改造,2021年产量比上年提高20%以上。”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重庆市经信委发布的《2020重庆工业发展榜单》显示,万盛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比重达48.2%,排全市第一;去年1~8月,万盛经开区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总投资比重达到59%,蝉联第一。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不能坐等资金、项目、人才上门,在用活国家政策的同时,积极发掘和培育内生动力,才能事半功倍。”万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袁光灿说。

  一组数据印证着工业转型的成果——煤炭产业鼎盛时期曾占全区GDP的95%以上,2021年上半年煤炭产业已经“清零”;2020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0亿元;工业增加值从“十二五”末的52亿元增至85.8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40.1%,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由“十二五”末的3%提升至31%,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2.7%。

  全域旅游:从“黑色”到“绿色”

  在万盛丛林镇绿水村,一条清澈的溪流在村子里缓缓流淌着,见证着村子从“黑”到“绿”的巨变……

  走进绿水村,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绿色。山坡上植被茂密,柑橘、桃子、柚子等水果伸手可摘。

  就在十年前,黑色却是绿水村的主色调。那时,这个远近闻名的矿山村,山坡上遍布采煤沉陷区,外出走一天就能染黑衣领。

  绿水村是万盛由“黑”转“绿”的缩影,这得益于万盛实施的一项发展战略——全域旅游。

  十年前,尽管万盛已拥有石林、黑山谷、九锅箐、铜鼓滩漂流等景点,但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并未跟上,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深度旅游也相对缺乏,万盛旅游陷入“不温不火”境地。

  2015年,万盛提出推动旅游创新发展新思路: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将万盛全域全境作为功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建设、运作,实现“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全域布局、四季度假”目标。

  其中,景区景点全域布局,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城区,城市风貌融入旅游元素,众多公园成为特色休闲景点;在城周,依托黑山谷、石林、梦幻奥陶纪等精品景区,形成旅游精品带;在乡村,以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尚古村落、丛林菌菇等项目为核心,形成了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带……

  截至目前,万盛已形成精品旅游线路23条、乡村旅游线路12条、城市旅游线路3条、体育旅游线路6条、节会活动线路10条、特定人群线路5条。

  “这些景区景点风格迥异、各有特色,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刺激项目,更有文化沉淀,丰富的旅游体验真正做到了让更多的游客能留下来、住下来。”袁光灿说。

  如今的万盛,已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十三五”末,到万盛旅游的游客达2478.22万人次,较“十二五”末增长2.6倍,旅游产业增加值9.65亿元,占地区GDP比重4.5%。

  体育产业:从“煤都”到运动休闲之城

  从綦万高速公路万盛口一下道,一座高约30米、矗立路中央的大型羽毛球拍雕塑,以及道路两旁的羽毛球路灯映入眼帘——这是山城煤都蜕变为运动休闲之城的起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泰国华侨回乡任教,将当时风靡东南亚的羽毛球运动带到了万盛。久而久之,周边的矿工和居民在他的带动下逐渐爱上了这项运动。

  50年来,羽毛球群众基础深厚的万盛先后培养出钟波、张亚雯、李雪芮、皮红艳等数十名世界冠军和羽坛名将。如今,万盛共建有680片羽毛球场地,数以万计的百姓长期参与羽毛球锻炼。

  2014年10月,全民健身首次被列入国家战略,恰逢万盛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拥有深厚体育基因的万盛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将体育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培育打造。

  近年来,万盛先后出台了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多项政策,组建万盛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搭建体育产业众创空间、体育运动商城、体育产业园三大平台;完善产业扶持政策,设立2亿元的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和2000万元的体育产业专项资金,支持体育产业实体企业发展。

  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黄能金介绍,万盛近年来投入资金30亿元,推进1个全民健身中心、10个全民健身基地、100个全民健身公园、1000里户外健身步道的建设,同时实现镇街全民健身广场、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健身路径工程“三个全覆盖”。

  体育,已经融入万盛的方方面面。在城市景观方面,万盛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体育旅游元素,按照旅游城市特征建成奥林匹克公园,羽毛球公园、马鞍山骑行公园等一大批城市景观和参与性项目。

  在万盛,全民健身也已成为一种城市文化,融入了万盛人的高品质生活。

  数据显示,“十三五”末,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从“十二五”的45.2%增至60.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1.37平方米增至2.48平方米,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95.2%,市民安全感满意度达99.43%,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3.3%。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勇 赵宇飞 陈青冰


(  责任编辑:周凯航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