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里都是多面手,治安、案侦、社区,各个岗位都干过的民警不少见,而像重庆市九龙坡区公安分局西彭派出所民警向治刚这样的却不多——58岁的老向从治安到社区到现在转案侦,向治刚把所里的岗位轮了个遍,旁人都以为这个老户籍会在社区干到退休,他却在从警生涯的暮年,来到了最消耗精力的案侦岗位,虽说工作费心费神,但老向却乐在其中,充实的学习,群众的信任,案侦工作的价值,时刻给他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
“线上线下”,老向都有“情报中心”
用老向的话说,当警察如果没有搞过案侦,总感觉自己的从警生涯不完整。多年从军、从警经历让向治刚具有遇事不惊、沉着冷静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年纪大并不代表我比别人差!”就是这一股子倔劲儿,让他在案侦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体力不如年轻人他就加强锻炼,蹲点、抓捕、审讯他样样冲在最前面。
“向老师虽然年龄大点,但是精神是真的好,干工作永远冲前面,而且对于案件很善于钻研思考,我们都服他!”分管案侦的副所长欧勇这样评价道,不光是他,所里不论领导还是民警,说起向治刚没有不佩服的。
佩服的原因,是活到老学到老。
如今已经是大数据、信息化办案时代,不懂技术,也搞不好案侦,尤其是向治刚所在的综合研判岗位。老向刚来这里报到时,战友们有点担心:“向老师搞得懂高科技不哦?”殊不知,老向绝不是“老古董”。早在担任社区民警期间,向治刚就用微信群管理起了社区警务:针对辖区出租房多、流动人口多、社区没有物业等情况,向治刚通过微信群发动网格员为居民建起了微信群,民警当群主,网格员当管理员,建起20多个微信群,确保每家每户都有人在群里。
视频追踪,老向也能搞定 。(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供图)
当然,玩微信和玩转大数据毕竟不是一回事,因此向治刚又投入到新的学习中,“都说年轻人跟老民警学经验,我这个快退休的老头儿反而逮到年轻人学,说起还多不好意思的。”说是不好意思,但老向可没停下找小年轻请教的脚步,连刚到派出所的大学毕业生也不“放过”,几个月下来,一堆技术上的操作摸熟了,老向还发现了自己的特长——视频追踪。视频追踪需要长时间待在电脑前观看,而自己比年轻人更沉得下心来,不会放过一点点细节。
如果说综合研判组是派出所的情报中心,那么老向还有一个自己的“情报中心”,基于多年社区工作的基础,老向在辖区里有良好的群众人脉——乐享天伦的老人,沿街叫卖的商户,他们都是老向的“千里眼”、“顺风耳”,办起案子,事半功倍。
千万别伸手,我们一直盯着你
今年9月初,西彭镇一家医院连续发生了两起盗窃案,医院的职工和住院病人多少有些不安。而实际操作中有价值的线索寥寥无几,给案件的侦办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这时候向治刚站了出来,主动揽下了这份差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先放一放,休息一下再考虑调整侦查思路。然而向治刚毅然带领两位新同事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将案件的侦办全过程进行多次复盘,连续奋战近一周的时间,他终于从视频监控录像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线索,尽管嫌疑人居无定所、无有效身份信息、反侦察能力较强,但视频追踪仍是捕捉到了其行动的轨迹。“如果‘线上’的线索有限,那么我们就从‘线下’发力。”向治刚结合视频追踪的线索,走访自己的社区“情报中心”,一周后成功将一名外地流窜作案前科人员抓获归案。
向治刚始终把本职工作当事业、把岗位当战位,为他所钟爱的公安工作贡献了自己半生的青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优秀公务员5次,两次被评为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十佳”民警标兵,连续两年被评为重庆市公安局“50佳”优秀社区民警……比起这些骄人的荣誉,更让向治刚骄傲的是辖区群众对他的一声声“向大哥”、“向爷爷”的亲切称呼,就为了这样的“满足感”,他说自己也要坚持在刑侦工作一线直到退休的那一天。
(作者: 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