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各地面向基层一线,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用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群众语言”,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在万州区甘宁镇楠桥村,“黄葛树之声”微宣讲活动热闹开讲,党校教师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就热点话题互动讨论、答疑解惑。 在南川区山王坪镇山王坪村,文艺志愿者将快板、评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融入全会精神宣讲,把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村民关心的改革举措,讲解得通俗易懂。
一位南川区山王坪镇山王坪村村民说:“这种形式很接地气,听起来也很生动,我们很容易接受。”
在綦江区赶水镇麻柳村,别开生面的“板凳课堂”同样大受欢迎,鲜活的案例、生动的故事,让村民收获满满。当地还将“板凳课堂”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截至目前,已收集社情民意信息36条,解决实际困难25件。
綦江区赶水镇宣传委员、统战委员林利介绍,依托桥城之声、板凳课堂等特色宣讲品牌,以理论加故事、理论加文艺等方式,深入群众开展好分众化、互动化宣讲。
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延伸到哪里。在荣昌区荣隆镇柏香村,宣讲员走进智能科技产业小院,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专题宣讲,让种植户们信心倍增,发展产业的劲头更足。在铜梁区消防救援支队,青年讲师团成员和学生宣讲团齐登场,从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角度,引导青年挺膺担当。
重庆市青年讲师团成员白静告诉记者,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让国家安全意识在青年群体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