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个多月,就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近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通过评审,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申报,重庆也有助力。
据市文化旅游委介绍,铜梁龙舞、梁平木版年画,都作为春节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了申报工作。同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发布的春节申遗视频中,还能看到我市渝中区湖广会馆禹王庙会,铜梁龙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新春非遗项目展演等场景。
铜梁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高晓涛介绍,此次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此次申遗工作中,他们积极组织国家级非遗项目铜梁龙舞参与申报,协助申报团队拍摄采集素材,并提供大量图文、音视频资料,助力中国春节申遗成功。
据了解,铜梁龙舞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是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远赴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而起源于明嘉靖年间的梁平木版年画,则是为庆贺年节印制的一种民间美术制品,属于套色木刻版画,以画面鲜艳而沉着古雅、丽而不媚独树一帜。为更好传承这项非遗,在梁平,“非遗进校园”活动已成为常态。
梁平中学高一学生张臻祯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宝藏的大门,让她真切感受到了非遗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古老传说,而是有温度、有生命力的技艺学习。
梁平区文化和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曹刚静表示,梁平拥有五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今后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加快非遗产业化大众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为绚烂夺目的光彩,作出梁平应有的贡献。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张阳阳 特约记者 汪洋 陶冶)